缩略图

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作者

姜登岭 罗莉涛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063210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工程领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薄弱、与行业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市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对前沿技术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例如,一些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道路设计、给排水工程等基础内容,而对智能交通、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的涉及较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2.实践教学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且实践内容与实际工程脱节。学生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往往缺乏真实的工程体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例如,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实习内容多为参观式,缺乏深度参与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3.与行业需求脱节

课程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校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调整以满足这些需求,导致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和培训。

二、优化课程结构

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前沿技术和跨学科内容。例如,增加海绵城市、可持续基础设施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掌 选修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 跨学科内容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 强化基 的教 基础课程如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给排水管网系统等是学生后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应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是提升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例如,将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提高到总学分的 30% 以上,增加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学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实习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获得真实的工程体验。例如,与市政工程公司合作,安排学生参与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运营等项目。此外,推行项目式学习,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从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到评估,全程参与,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校园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

四、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企业可以派遣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到学校授课,分享实际工程经验;学校教师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需求。例如,与大型市政工程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导师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讲授实际工程案例。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生可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抗震设计研究,让学生在项目中掌握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与就业的直通车。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可以直接被企业录用,减少就业压力,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例如,与市政设计院合作,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

结语

市政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和提升前沿化视野,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路径,为市政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福全, 等. 地方工科院校依托实践基地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究.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22, 24(1):83-86

[2] 徐乐中, 等.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市政工程方向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 7(29): 14-17, 61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JIANG Deng-ling LUO Litao

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21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has many deficiencies and is unabl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poses reform measures from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nhancing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aims to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o cultivat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strong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reby providing strong talent support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curriculum system;reform

作者简介 姜登岭(1975 年~),男,汉族,研究方向为给水与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