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进度管控中监理单位的协调机制探析

作者

陈钇溪

浙江同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50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和工程内容的日益复杂,进度控制变得愈加困难。监理单位作为项目管理中的第三方监督角色,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质量的把关,还包括协调各方的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监理单位的职责逐渐从单一的监督扩展到了更加综合的管理职能,其中进度管控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建筑工程进度管控的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诸如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协调问题、信息流通不畅、责任划分不清晰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使得工程进度常常出现延误,甚至可能影响项目的最终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监理单位在进度管控中的协调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项目按期交付具有重要意义。

1 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进度管控中的作用

1.1 监理单位的基本职能与职责

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职能是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成本完成。具体来说,监理单位的职责包括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监督施工进度、协调各方合作、报告进度偏差、提出调整意见等。在进度管控方面,监理单位需要确保项目各项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偏差,防止项目因延误而增加额外的成本和风险[1]。

监理单位还需在各方利益之间进行调解,保持建设方、施工方和设计方的顺畅沟通。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单位和人员繁多,因此,监理单位必须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协调各方的进度,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而引起的工期延误。总的来说,监理单位的职责不仅仅是监督施工的质量,更要通过协调机制保证项目在进度控制中的高效推进。

1.2 监理单位在进度控制中的核心职能

监理单位在进度管控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最为核心的职能是对施工进度的监督和管理。首先,监理单位需要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进行审查,并确保施工单位根据预定的时间表开展工作。监理单位通常会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工程的实施情况,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进行。

其次,监理单位还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进度偏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天气变化、材料供应延迟、施工技术问题等原因造成的进度滞后。此时,监理单位需要快速评估并提出调整措施,协调各方采取补救措施,防止进一步的进度延误。监理单位在此过程中还需向建设方和施工方提供实时的进度反馈,确保各方对项目进度有清晰的认识。

1.3 监理单位协调机制的作用

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各方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监理单位不仅是进度的监督者,更是协调者。监理单位在进度管控中,除了要督促施工方按照进度计划推进,还需要协调设计方、施工方与建设方之间的关系,确保各方在时间、任务安排等方面达到一致。例如,设计单位可能因为设计图纸变更导致施工方无法按期开始施工,监理单位就需要及时协调各方,寻找解决方案,避免延误。

2 监理单位在进度管控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项目各方责任不清晰导致协调困难

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尽管各方签订了合同和协议,但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往往会导致在进度管控中出现协调困难。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清,导致某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例如,施工单位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设计问题,可能会推诿责任,不愿意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设计单位则可能因工期紧张而推迟答复。这时,监理单位作为协调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保证各方能够顺畅配合。

2.2 进度信息的传递不畅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依赖于信息的快速流通。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项目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反馈不准确等问题。项目中的各方往往依赖于书面报告、会议记录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换,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信息滞后、误解等问题,进而影响项目进度的管控。监理单位需要依靠有效的沟通机制,将各方的进度信息实时汇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作出迅速反应[2]。

2.3 监理单位权限和能力的局限性

尽管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与协调,往往缺乏直接的执行权。这意味着,监理单位虽然能提出进度延误的警告和改进建议,但无法直接干预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如果没有充分的合作意愿,可能会对监理单位的要求视而不见,进而影响项目进度的推进。因此,监理单位需要在协调中通过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技巧,争取更多的执行力。

2.4 外部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进度的控制不仅仅是内部因素的调度,外部因素如天气、材料供应、政策变化等,也会对项目进度产生重大影响。监理单位虽有能力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但外部因素的不可控性使得进度管控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施工停工,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施工成本和进度。监理单位需要通过合理的预判和应急管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外部因素对进度的负面影响。

3 监理单位加强协调机制的对策

3.1 完善进度管控制度,明确各方责任

为解决责任不清晰的问题,监理单位应与所有相关方共同制定详细的进度管理制度,确保每一方的职责和任务都能明确无误。通过合同明确规定各方在进度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可以有效避免因责任不明确导致的进度延误。同时,监理单位应定期检查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确保每个阶段的任务都能够按时完成。

3.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流通效率

信息流通不畅是导致进度延误的重要因素之一。监理单位应积极推动项目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进度管理平台,确保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单位能够共享实时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化平台,各方可以实时了解项目进度,发现问题并迅速作出反应,避免因信息滞后而影响项目进度。

3.3 加强监理单位的管理能力建设

监理单位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进度管控的效果。为此,监理单位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进度管理、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监理单位还应增强与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通过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工程进度中的各种问题[3]。

总结:建筑工程的进度管控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监理单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理单位能够确保各方协同作战,从而保证项目按时交付。然而,实践中,监理单位在协调机制中仍然面临诸如责任不清、信息不畅、权限局限等问题。通过加强进度管控制度、信息平台建设、管理能力培训和风险预案制定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监理单位在进度管控中的协调效率,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最终实现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跃龙. 住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与工程监理对策研究 [J]. 居舍,2025, (11): 165-168.

[2]张雯. 基于招标代理与工程监理视角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J]. 中国水泥, 2025, (04): 51-53.

[3]常亚军. 浅谈建筑工程监理中的材料质量控制 [J]. 建材发展导向,2025, 23 (04):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