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瓦斯浓度波动对发电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邹杰

山西焦煤华晋焦煤电力分公司 033300

1 瓦斯浓度波动的成因分析

1.1 地质条件的根本性影响

煤层的渗透性是影响瓦斯流动的关键因素,当煤层渗透性不均匀时,瓦斯在不同区域的流动速度差异很大,导致抽采过程中浓度出现显著波动。例如,在高渗透性区域,瓦斯能够快速流动并被抽采,甲烷浓度相对较高且稳定;而在低渗透性区域,瓦斯流动受阻,不仅浓度较低,而且波动频繁。

煤层的地质构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会改变瓦斯的赋存状态和运移路径,造成局部区域瓦斯浓度的异常变化。当抽采钻孔穿越不同地质构造时,瓦斯的流量和浓度会发生突变,这种地质因素导致的波动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特点。此外,煤层埋藏深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瓦斯的赋存压力和解吸速度,深部煤层由于压力较高,瓦斯含量丰富但解吸困难,而浅部煤层压力较低,瓦斯更容易解吸但含量相对较少。

煤质特征对瓦斯浓度波动的影响同样不容忽 的煤炭具有不同的瓦斯生成能力和吸附特性,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不同煤种的瓦斯 煤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等微观特征直接决定了瓦斯的赋存方式和 同煤质的交界面时,瓦斯浓度往往会出现阶跃式变化。

1.2 开采工艺的动态性干扰

采煤作业过程中,机械破煤会瞬时释放大量瓦斯,造成局部浓度的急剧上升;而当采煤机停止作业时,瓦斯释放量会迅速下降,导致浓度快速回落。这种周期性的作业模式使得瓦斯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波动特征。

掘进作业对瓦斯浓度的影响更加复杂,因为掘进过程不仅会破坏原有的瓦斯赋存平衡,还会改变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影响瓦斯的流动方向和速 特别是在 集区域时,可能会突然遇到高浓度瓦斯,造成抽采系统浓度的大幅波动。支护作业虽然对 接影响较小,但会改变采空区的通风条件,间接影响瓦斯的运移和聚集。

采空区的形成和发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对瓦斯浓度波动具有持续影响。采空区内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会引起裂隙系统的发育变化,为瓦斯的运移提供新的通道。随着采空区垮落程度的加深,瓦斯的运移路径和聚集方式会发生改变,导致抽采浓度出现长期趋势性变化和短期脉动性波动。同时,采空区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瓦斯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抽采效果。

.3 环境因素的外部性作用

大气压力的升降会改变地下瓦斯的压力梯度,影响瓦斯从煤层向采掘空间的运移速度。当大气压力下降时,地下瓦斯的相对压力增大,促进瓦斯向低压区域流动,导致抽采浓度上升;相反,当大气压力上升时,瓦斯流动动力减弱,抽采浓度相应下降。这种大气压力引起的浓度波动通常具有周期性特征,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瓦斯浓度产生显著影响。地下水的存在会改变煤层的渗透性和瓦斯的运移条件,当地下水位上升时,会压缩瓦斯的运移空间,增加瓦斯向抽采系统流动的压力,可能导致浓度上升;而地下水位下降时,会为瓦斯提供更多的运移通道,但也可能稀释瓦斯浓度。季节性的地下水位变化会造成瓦斯浓度的长期波动趋势。

温度变化对瓦斯浓度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瓦斯物理性质的改变上。温度升高会增加瓦斯分子的热运动强度,促进瓦斯从煤体中的解吸和扩散,同时也会改变瓦斯的密度和粘度,影响其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井下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都会对瓦斯浓度产生相应影响,特别是在浅部开采区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1.4 抽采系统的技术性限制

抽采泵的工作特性决定了系统的抽采能力和稳定性,当瓦斯流量变化超出泵的工作范围时,就会出现抽采效率下降和浓度波动加剧的问题。抽采泵的启停操作、负荷调节、维护检修等都会对系统的连续性产生影响,造成短期内的浓度大幅波动。

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瓦斯的输送效果。管道阻力分布不均匀会导致不同分支管路的流量分配不平衡,造成各点浓度的差异化波动。管道内的积水、堵塞、泄漏等问题会改变系统的阻力特性,影响瓦斯的正常流动。特别是在管网末端,由于阻力损失较大,瓦斯流速较低,更容易出现浓度不稳定的问题。

抽采钻孔的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是影响瓦斯浓度稳定性的关键环节。钻孔的方向、角度、深度等施工参数会影响其与瓦斯富集区域的连通效果, 差的钻孔往往表现出浓度低且波动大的特点。钻孔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堵塞、漏气等问题,导致抽采效果逐渐恶化,浓度波动加剧。定期的钻孔清理和维护工作虽然能够改善抽采效果,但也会在短期内造成浓度的显著波动。

2 瓦斯浓度波动对发电稳定性的影

2.1 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性

瓦斯浓度的波动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稳定性,这是影响发电系统运行的最直接因素。当瓦斯中甲烷浓度发生变化时,燃气的热值会相应改变,导致燃烧室内的热释放率出现波动。甲烷浓度过低时,燃气热值不足,燃烧温度下降,可能导致燃烧不完全或熄火现象;而甲烷浓度过高时,虽然热值增加,但可能超出燃烧器的设计范围,造成燃烧不稳定或设备损坏。这种热值波动使得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进而影响整个热力循环的效率。

燃烧速度的变化是浓度波动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同浓度的瓦斯具有不同的燃烧速度,当浓度快速变化时,燃烧速度的调整往往滞后于浓度变化,造成燃烧过程的时间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会导致燃烧室内压力的脉动,影响燃气轮机或内燃机的正常工作循环。特别是在快速负荷变化时,燃烧系统难以及时响应,容易出现燃烧震荡或回火等危险现象。

2.2 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波动

瓦斯浓度波动导致的燃烧不稳定直接传递到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上,造成电力系统的功率波动。当燃烧热值降低时,驱动发电机的原动机功率下降, 机输出的电功率相应减少;反之,当燃烧热值增加时,原动机功率上升,发电功率增大。这种功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取决于瓦斯浓度波动的特征,快速的浓度变化会导致功率的急剧波动,而缓慢的浓度变化则表现为功率的趋势性漂移。

功率波动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功率的不规律变化会影响电网的频率稳定性,特别是当瓦斯发电机组在电网中占有较大比重时,其功率波动会对整个电网的频率调节造成困难。其次,功率波动会影响电压稳定性,突然的功率变化可能导致局部电网电压的快速升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再次,功率波动增加了电网调度的难度,调度部门需要准备更多的备用容量来应对瓦斯发电的不确定性。

2.3 设备运行稳定性的降低

瓦斯浓度的频繁波动对发电设备的机械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燃烧不稳定导致的温度波动会引起设备部件的热应力变化,特别是燃烧室、换热器、汽轮机叶片等高温部件,在温度循环作用下容易产生热疲劳裂纹,影响设备的结构完整性。热膨胀和收缩的反复作用会导致部件间配合间隙的变化,影响设备的运行精度和可靠性。

振动问题是瓦斯浓度波动对设备稳定性影响的突出表现。燃烧不稳定引起的压力脉动会激发设备的机械振动,特别是在燃烧器、管道、支撑结构等部位,振动往往比较明显。这些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起共振现象,造成设备损坏。长期的振动作用会导致连接件松动、管道疲劳开裂、轴承磨损加剧等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2.4 经济效益的负面效应

瓦斯浓度波动对发电项目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层次的。首先,燃烧效率的降低直接导致燃料利用率下降,相同的瓦斯资源产生更少的电能,降低了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燃烧不完全还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增加环保治理成本。其次,设备频繁的启停和调节操作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包括更频繁的维护保养、更快的设备磨损、更高的故障率等。

电力销售收入的不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由于功率输出的波动,瓦斯发电难以参与电网的基荷运行,往往只能作为调峰电源使用,而调峰电源的电价通常低于基荷电价,影响项目的整体收益。功率波动还可能导致电网公司对瓦斯发电施加更严格的并网要求和更高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的合规成本。

3 解决对策与技术方案

3.1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构

建立高精度、快响应的瓦斯浓度监测系统是解决浓度波动问题的基础工作。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精确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激光气体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甲烷、氧气、↑s(↑ 、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的同步检测。在关键监测点布置多传感器阵列,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能够及时发现浓度变化趋势并准确量化变化幅度。

智能预警算法的开发是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瓦斯浓度波动的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瓦斯浓度的时间序列特征、周期性规律、突变模式等,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浓度变化趋势。当系统检测到浓度即将发生大幅波动时,能够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为操作人员和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

3.2 燃烧控制策略优化

先进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应对瓦斯浓度波动的关键技术措施。自适应燃烧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瓦斯成分的实时变化自动调整燃烧参数,保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实时监测瓦斯热值、燃烧速度、火焰温度等关键参数,控制系统能够动态调整空气配比、燃烧器设置、燃烧室工况等,确保在不同浓度条件下都能实现良好的燃烧效果。

多燃烧器协调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单个燃烧器面临的浓度波动冲击。通过合理分配不同浓度的瓦斯到不同的燃烧器,实现负荷的平衡分担。当某路瓦斯浓度异常时,可以通过调整其他燃烧器的工况来维持总体燃烧的稳定性。这种协调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系统对浓度波动的适应能力,还能够提高整体的燃烧效率。

3.3 储气调节系统完善

建立有效的瓦斯储存和调节系统是缓冲浓度波动的重要技术手段。储气罐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储存容量、压力等级、安全要求等多个因素。通过在抽采系统和发电机组之间设置储气罐,可以对瓦斯流量和浓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平滑化处理。当抽采瓦斯浓度较高时,可以储存部分瓦斯备用;当抽采瓦斯浓度较低时,可以释放储存的高浓度瓦斯进行补充。

气体混合调节技术能够主动改善瓦斯的燃烧特性。通过添加适量的空气或其他辅助气体,可以调整瓦斯的氧含量和热值,使其更适合发电机组的燃烧要求。智能混合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瓦斯成分的实时检测结果,自动计算最优的混合比例,实现瓦斯品质的动态调节。这种主动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减少浓度波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4 设备运行优化管理

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优化是提高对浓度波动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整发电机组的负荷特性曲线、优化运行工况点、改进调节系统参数等手段,可以扩大机组对燃料变化的适应范围。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能够使发电机组在更宽的转速范围内稳定运行,提高对负荷波动的响应能力。

预防性维护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定期的设备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维护工作,能够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完善的备件库存和快速维修体系,确保设备故障时能够迅速修复,减少停机时间。

4 结论

瓦斯浓度波动对发电稳定性的影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复杂技术问题。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瓦斯资源的天然特性与发电系统技术要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随着技术进步和经验积累,瓦斯浓度波动问题将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瓦斯发电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为煤矿企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瓦斯发电技术的成功应用也将为其他类似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供宝贵经验,推动整个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应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4,(08):54-56+60.

[2]吕旭峰.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及应用[J].电器工业,2023,(06):62-65.

[3]梁立志.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分析[J].山西化工,2022,42(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