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顾益锋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务段 浙江宁波315000
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指挥中心作为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枢纽,其管理标准化水平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与效率性。目前,指挥中心工作重心多置于技术应用层面,在管理体系构建与岗位职能作用发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围绕宁波工务段指挥中心实际状况,通过技防系统整合、核心职能强化等举措,致力于打造一套标准化规范化指挥中心管理体系。
一、深化基础建设
(一)规范技防系统运
1.技防平台分类搭建
围绕指挥中心核心职能,搭建包含“预警报警、监测监控、过程盯控、生产管理”四大功能的调度技防系统平台。其中,预警报警类系统主要实现对风速、雨量等灾害信息的实时预警;监测监控类系统主要实现对路基、桥隧、限高架等设备的实时监控;过程盯控类系统主要实现对现场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盯控;生产管理类系统主要实现对生产计划审批、应急资源调配的高效管理。
2.用管修制度细化修订
联合专业科室对各系统“用、管、修”制度进行细化完善,并根据各系统用管修办法将日常检查盯控、监测监控等量化及具体要求进行整合,制定了《调度系统运用管理办法》,明确“周期查、重点查、随机查、专业查”的相关要求。同时建立“三定”调度系统管理机制,即定人负责系统重点日常调阅、定期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定时开展系统故障维修程序,通过制度化管理确保系统在线率达99.6%以上。
(二)优化调度岗区管理
1.岗(工)区功能划分
围绕指挥中心职责定位,优化调整布局,设置调度管理区、作业盯控区、监测监控区“三大岗区”,并成立检查监控工区、线路检测分析工区“两大工区”,实现分区管理、专业指导。调度管理区负责生产计划管理和应急指挥工作等;作业盯控区负责现场作业过程盯控和安全管理等;监测监控区负责关键设备、外部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等;检查监控工区负责确认车添乘、日常添乘和GYK 数据、轨道车视频回放分析等;线路检测分析工区负责编制设备动态检查计划,并对各类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
2.明确岗区工作标准
秉持“专业分工明确、职责边界清晰”的原则,构建指挥中心标准化作业体系,对作业指导书、一日作业标准、调度系统盯控提示卡、岗位明示牌等进行修订完善,逐一明确并细化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相关要求,为指挥中心的基础建设筑牢根基。
二、强化核心职能
(一)计划源头管控
1.严控计划数量
建立月度天窗利用率分析机制,通过统计车间天窗兑现率、作业时长、天窗数量等指标,合理分配天窗资源,向专业科室提出建议性计划。同时,加强对点外作业计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审核,严控点外作业计划数量,从源头上卡控好非天窗时段的上道作业安全风险。
2.严控计划质量
建立“全面+重点”双审机制。“全面审”,结合月度施工计划、周计划做好对作业日计划的全面审核,对计划来源、防护体系、人员资质等关键要素做好确认。“重点审”,每日由值班管理员对调度员编制、审核计划进行抽查,做到施工计划全覆盖,维修计划抽查不少于 20% ,重点抽查多线并行、多专业联合作业等关键,切实提高计划的准确率,为现场作业提供了可靠的计划保障。
(二)过程立体盯控
1.狠抓生产行为盯控
建立技防实时监控网络。调度员对照作业日计划,重点对进出网安全、现场劳动安全、防护员执标执纪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盯控,并通过巡检记录仪实时对讲功能对作业安全风险项点进行提醒,对现场违章行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专业科室共同制定和解决措施,确保现场安全受控,作业标准化得到提升。
2.狠抓邻营施工盯控
以安全监督方案和当日作业计划为依据,对大型机械作业安全、安全监督员执纪执标进行持续盯控,每日重点做好对施工单位作业超计划和非计划时段偷干等行为的查处。同时,将影响铁路线路稳定的施工项目纳入涉铁施工监测平台,实现对既有设备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并建立与第三方监测单位日沟通对接机制,做好数据变化分析,确保邻营施工安全。
3.狠抓外部环境盯控
构建“调度-巡防”两级联动机制。将调度视频盯控与护路巡防相结合,强化外部环境隐患问题的检查和复核,并指导巡防员对隐患问题进行先期处置,为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同时,每日安排添乘人员做好对线桥设备质量、线容线貌、外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性添乘,并通过添乘视频回放,做好对异常情况复核分析,确保沿线环境安全稳定。
(三)应急处置联动
1.优化应急资源调配
日常加强对值班值守情况、应急人员动态、自轮运转设备热备、应急备料分布等信息收集汇总,准确掌握管内应急资源分布情况,确保应急状态下各类资源能够科学调配、及时到位,保证应急有备,切实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2.规范应急处置流程
坚持准确高效的信息流转是应急处置核心理念,不断修订完善《信息报告、流转、处置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应急信息处置要求,公布信息汇报模板,固化信息流转流程。同时着力于建设段、车间、工区纵向以及工电供横向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原因能够及时明确、问题能够及时闭环。
3.强化日常应急演练
依托电子登销记系统,定期组织设备故障、异地登销记演练。指挥中心加强和现场配合,充分发挥异地登销记的功能作用,不断加强作业人员设备故障电子登销记的培训和演练,并加强专业联动,利用巡检记录仪对车间、工区应急演练进行全过程盯控,做好远程指导和评价,切实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效率。
(四)问题分析研判
1.严格问题闭环管理
指挥中心每日将上级检查发现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在段日交班会中进行通报,由相关科室进行认领,做好跟踪反馈,并根据反馈情况将问题按照安全信息追踪、双重预防机制考核、标准化考评、月度质量考核等方式落实问题闭环。
2.加强动态大值管理
加强专业联动,分类分级掌握各类大值信息。分析预警报警地段线路施工维修作业、邻营施工、外部环境等影响,及时落实添乘复核,重点盯控掌握车间方案修现场作业质量、安全情况,卡控无计划和盲目动道引起的有害作业,并利用每日交班会报告设备动态大值相关信息,为专业科室大值病害管理提供有效决策。
三、创新管理机制
1.规范一日交接班流程
修订完善《一日交班会流程》,细化各岗位调度员交接班汇报内容,建立“五必报”制度,即昨日作业完成情况必报、今日计划风险点必报、设备异常信息必报、待跟进问题必报、经验教训总结必报。
建立指挥中心与专业科室日碰头机制。每日交班会上,由专业科室结合当日施工维修项目进行风险研判,明确管控措施,指挥中心根据研判结果制定《音视频盯控写实表》,由调度员负责落实盯控。
四、实施成效与未来展望(一)创建成效评估
经过系统化创建,指挥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技防系统在线率稳定在 99.6% 以上,现场违章问题减少52.4%,设备动态大值闭环率达 100% ,并通过行业标准化验收评估,在同类单位中排名前列。
(二)未来发展路径
结合智慧铁路发展趋势与指挥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深化光纤传感等新型技术应用,着力于开发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实现可视化自动报警功能全覆盖;二是探索“调度-车间-工区”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实时互通、监控资源实时共享;三是探索指挥中心“班组化”建设,创新班组化管理,制定奖惩机制办法并制定班组人员优胜劣汰机制,努力打造现代化调度指挥中心,为工务安全生产提供更强的管理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调度指挥管理办法》 2020。
[2]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