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于广雨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三合初级中学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契机。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虽受重视,但存在方法单一、深度不足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侧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主动参与,导致德育效果难以持久。如何创新德育渗透策略,使政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品德成长的沃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情境浸润:以情感共鸣激发道德自觉
德育的本质是情感认同与行为内化的过程。情境浸润策略强调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构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道德 构建多维 情境体系,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打造沉浸式学 过模拟真实场景体验不同角色的道德选择,深化对道德原则的理解。结合时事 热 创设 政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性思维。建立师生互动情境,通过平等对话与情感交流,营造信任与尊重的课堂氛围,为德育渗透奠定情感基础。
以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为例,教师可设计“网络暴力模拟法庭”情境。课前收集网络暴力案例视频,剪辑成3 分钟短片,课堂播放后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受害者,会有什么感受?”“施暴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他人?”随后,组织学生分组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围绕“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展开辩论。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名誉权?”“如何在网络中践行友善价值观?”最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这一情境设计,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网络道德规范,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二、案例剖析:以典型示范引领道德选择
案例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初中政治教学中,精选具有时代性与教育性的案例,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道德概念,明确道德行为标准。建立动态案例库,涵盖历史人物、当代楷模、社会热点等多元类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采用“问题链”设计,围绕案例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深入分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不同观点,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引入跨学科视角,结合历史、文学等学科资源,丰富案例分析维度,提升德育渗透的深度与广度[1]。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创新驱动发展》时,教师可选取“华为芯片研发突破”作为核心案例。首先,播放华为面对技术封锁坚持自主创新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华为为何在困境中仍坚持创新?”随后,提出问题链:“创新对个人、企业、国家有何意义 面对挑战,我们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从“个人成长”“企业责任”“ 国家战略”角度撰写分析报告。最后,邀请学生分享“我的创新计划”,如设计校园节能方案、提出班级管理新建议等。通过案例剖析,学生不仅理解了创新的重要性,更从华为的坚持中感受到责任担当与爱国情怀,将道德认知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
三、实践拓展:以行为体验强化道德内化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行为养成。初中政治教学中,仅靠课堂理论学习难以实现道德内化,需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行动。设计分层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设置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任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平台。引入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培养其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建立实践反思制度,要求学生记录实践过程与心得,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促进道德成长[2]。
以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为例,教师可设计“班级文化建设项目”。首先,组织学生讨论:“理想的班级应具备哪些特质?”引导学生明确集体目标与价值观。随后,将学生分为设计组、宣传组、行动组,分别负责班级文化标识设计、活动策划、日常行为规范监督。设计组需调研同学喜好,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创作班徽、班训;宣传组通过板报、公众号等渠道传播班级理念;行动组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项目结束后,各组展示成果,全班投票评选“最佳贡献奖”“最具创意奖”等。通过实践,学生不仅理解了集体主义内涵,更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包容与担当,将道德原则转化为具体行为习惯。
四、多元评价:以动态反馈促进道德成长
多元评价策略强调从知识、情感、行为多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持续反馈,促进其道德成长。 建立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位一体评价机制,全面收集学生道德表现信息。设计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工具, 行为记录表、情感态度调查问卷、反思日志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评价平台,实现评价数据的动态跟踪与分析。定期开展评价反馈会议,与学生共同分析进步与不足,制定个性化改进计划,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时,教师可采用“权利义务成长档案”评价方式。首先,为学生发放档案袋,内含《权利义务知识测试卷》《校园生活观察记录表》《家庭责任履行承诺书》等材料。知识测试用于评估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 内参与班级管理、帮助同学等行为;承诺书则需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在家完成家务、尊重长辈等情况。每周班会课,学生分组分享档案内容,同伴互评并提出建议;教师根据档案数据与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反馈。学期末,结合档案内容与期末考试,评选“权利义务小卫士”“责任担当之星”等。
结束语: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情境浸润、案例剖析、实践拓展、多元评价四条策略,从情感激发、认知深化、行为养成到评价反馈,构建了完整的德育渗透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其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建立更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初中政治教师应持续创新教学方法,让德育之花在政治课堂中绚丽绽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钱云燕. 新形势下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J]. 试题与研究, 2023, (32): 10-12.
[2]陈敏华. 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 论文汇编(三)[C]. 福建省商贸协会, 福建省商贸协会, 20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