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两汉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路径研究
邵婷
徐州市云龙区惠民教育实验幼儿园 221111
引言
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 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厚的教育价值。将徐州两汉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融入幼儿园课 养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促进文化传承与幼儿发展的 度出发,系统探讨徐州两汉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路径, 化教育规律的实施策略,为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一、徐州两汉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分析(一)历史遗迹资源的直观教育价值
徐州地区保存有大量两汉时期的历史遗迹,如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等,这些实物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非常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历史遗迹所呈现的古代建筑风格、生活场景和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些资源引入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幼儿在直观感受中初步了解历史文化,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这些遗迹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也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传统艺术资源的审美教育价值
徐州两汉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汉画像石艺术、汉代乐舞、民间工艺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这些艺术形式造型生动、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符合幼儿的审美偏好和接受能力。通过欣赏和简单体验这些传统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艺术资源转化为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如简化版的画像石拓印、汉代服饰体验等,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三)民俗文化资源的生活教育价值
两汉文化在徐州地区传承下来的民俗活动和节庆习俗,如传统节日庆祝、民间游戏、饮食文化等,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些民俗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道德规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生活习惯培养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参与式的民俗活动体验,幼儿能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培养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还能增强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文化传承奠定情感基础。
二、两汉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
(一)资源筛选与教育转化
将两汉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筛选和教育转化。筛选时应考虑资源的适宜性、教育性和安全性,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对筛选出的资源进行教育转化,包括简化复杂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开发教具材料等,使其成为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活动素材。转化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文化的本真性,避免过度简化和失真。同时,要关注资源的多样性和系统性,确保开发出的课程内容能够全面反映两汉文化的精髓。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两汉文化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规律。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围绕特定文化元素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课程 游戏化和体验性,通过角色扮演、艺术创作、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环境创设也是重要环 以在幼儿园设置两汉文化体验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家园合作是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家长参与和家庭延伸活动,增强文化教育的效果。课程安排要注意循序渐进,
从具体形象的内容入手,逐步拓展和深化。
(三)评价体系与持续完善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两汉文化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评价应关注幼儿的发展变化,包括文化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估,包括内容的适宜性、方法的有效性、资源的利用率等。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机械化的标准和要求,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三、两汉文化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是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的两汉文化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考察、工作坊等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两汉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鼓励教师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经验分享和专业成长。同时,要培养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调整教育活动。
(二)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
完善的文化教育资源是课程开发的基础保障。幼儿园应建立两汉文化资源库,包括实物教具、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可以与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课程资源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数字化资源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育效果。资源建设要注重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形成不断充实更新的动态机制。
(三)多方协作与社会支持
两汉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多方协作和社会支持。幼儿园应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文化教育政策支持,为课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获得专业指导和理论支持。联合社区和文化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拓展教育空间。引导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优秀经验和成果,营造重视文化传承的社会氛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各方参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徐州两汉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项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工作。通过科学筛选资源、合理设计课程、有效组织实施, 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 的途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文化学习特点,开发更 深入 1课 体系 强文化教育效果的长效追踪研究。徐州两汉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经验,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地方文化教育 鉴,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芳. 两汉传统文化元素与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应用策略[J]. 艺术大观, 2024, (15): 34-36.
[2]王洁. 探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徐州幼儿园课程与两汉文化的交融[A]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八)[C].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 福建省商贸协会, 2020: 7.
[3]宋琛琛.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成才之路, 2022, (34): 34-35.
本文为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课题“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号为 GH14-23-L1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