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家长绘本阅读指导能力的“赋能”路径与策略研究
周小密
凤冈县第一幼儿园
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经典绘本走进家庭,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可目前的家庭阅读辅导现状很令人担忧,许多家长都知道要给孩子买书,却不知道买什么书,买了书后又不知道怎么去辅导孩子去看,有很多家长反映不知该怎样指导孩子阅读。可见,利用家园协作开展绘本教学,让家庭作为幼儿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对幼儿绘本阅读的实施更有促进作用。
一、家长绘本阅读指导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家庭中的绘本阅读指导普遍存在模式固化与方法缺失的问题。一方面,多数家长仍采用“读字式”的单向讲述方式,将绘本视为简单的识字工具或睡前故事材料,缺乏对图像语言、版面设计、情节节奏等绘本特质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有的家庭过于追求阅读数量和打卡记录,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深度交流与意义延伸。这种效率导向的阅读行为,实质上弱化了绘本在情感启蒙、审美培养和思维建构方面的多元教育功能。此外,家长普遍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特点的把握,难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灵活调整讲述策略,也缺乏利用声音、动作、表情等进行情境演绎的能力。这些问题共同导致家庭绘本阅读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绘本作为早期阅读核心载体的应有价值。
二、“赋能”路径的构建与实践
赋能家长的核心在于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树立引导者而非灌输者的角色意识。具体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增强阅读意识,明确共读目标
家长需要认识到,绘本不仅是讲述故事的工具,更是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训练和情感培育的重要载体。一本优秀的绘本往往通过图文合奏的方式,传递情感态度、生活认知和审美体验,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家长有意识的引导。现实中,家长常常将阅读等同于“读完一本书”,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或者过早地将绘本作为识字教材使用,忽略了其对儿童综合发展的潜在价值。增强家长的阅读意识,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共读观念。这意味着家长应当学会观察和尊重孩子的兴趣与节奏,根据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绘本和共读方式。如对于三岁以下的幼儿,阅读重点可以放在感知图像、触摸书页和建立安全感上;而对于三至六岁的儿童,则可以逐步加入情节讨论、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等内容。只有当家长真正意识到绘本阅读的多重价值,并明确共读的教育目标,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使阅读活动真正服务于儿童的成长。
(二)学习方法技巧,提升互动质量
提升互动质量的核心在于家长能够从单向朗读转变为双向交流,而这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技巧。首先,家长应学会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图画细节。绘本的图像语言常常比文字更丰富,隐藏着许多情节线索和情感暗示。例如,角色表情的变化、背景细节的呈现 色彩的运用等,都可以成为家长提问的切入点。通过诸如“你看到小熊的表情了吗?它为什么笑了?”这样的问题,家长能够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预测情节发展是指家长可以在关键情节处暂停,鼓励孩子猜测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或者故事会如何结局。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维持孩子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家长可以问:“你觉得小兔子接下来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兔子的爱呢?”另外,家长可以在共读过程中适时地将故事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你看,这个小主人公收拾玩具的样子,是不是和你昨天一样?”这样的比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并促进其情感体验和行为模仿。为了帮助家长掌握这些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演示、视频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家长亲身感受不同技巧的使用场景和效果。或者为家长提供简单的阅读指导卡片,上面列有不同年龄段适用的提问范例和互动建议,方便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参考。通过持续的方法学习和实践,家长能够逐渐摆脱机械朗读的模式,使绘本阅读成为真正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亲子活动。
(三)创设支持环境,推动持续实践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与持续实践的机会,家长绘本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家庭是绘本阅读发生的主要场所,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在物质环境方面,家长可以尝试在家中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这个角落不需要很大,但应当光线充足、安静舒适,配备适合儿童身高的书架和座椅,并放置孩子容易取阅的绘本。阅读角的设立不仅能够为孩子营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也是一种视觉上的提醒,促使家长养成定期共读的习惯。
除了空间设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定期添置新的绘本,同时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选书的过程,增强其参与感和所有权感。此外,制定一个简单易行的共读计划也有助于推动持续实践。例如,家长可以设定每天睡前15 分钟为固定阅读时间,或者每周共读两至三本新绘本,并根据孩子的反馈调整节奏。同时,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或线上平台,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园中的阅读反应和兴趣点,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阅读发展水平,从而调整家庭阅读策略。这种家园协同的支持方式,能够为家长提供一个持续反馈和成长的机制,避免其在实践中因遇到困难而轻易放弃。
三、有效赋能策略建议
为了确保赋能成效的持续性与可推广性,建议从工具开发、社群支持与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构建巩固机制。可开发一系列简便易用的家庭阅读指导工具,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互动提示卡,在绘本关键页设置启发性问题;编制图文并茂的共读手册,提供具体的话术示范和活动延伸建议,降低家长的操作难度。同时,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家长工作坊,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实践案例,通过真实场景的再现增强策略的可借鉴性。或者还可以按社区建立小型家长读书会,围绕共读难点开展专题讨论,形成情感认同与方法共享的双重支持。
结语
提升家长绘本阅读指导能力是一个系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教育机构与社会多方协同努力。通过有步骤的赋能路径与务实策略,家长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参与亲子阅读,真正让绘本成为陪伴儿童成长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德英. 幼儿家长亲子绘本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的研究[J]. 科技风,2025(17):152-154.
[2] 杨玉贞. 幼儿园家园互动式绘本阅读指导实践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2):188-190.
[3] 范丽莉. 浅谈家园携手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J]. 家长(上旬刊),202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