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外科护理中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实践和效果评价

作者

王静美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中医蒙医医院 内蒙古赤峰市 024400

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88 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加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 13.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 31.8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4.141,P=0.042);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多存在行动不便、卧床等问题,临床护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需要护理人员的有效支持,以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应运而生,该护理理念科学优化了外科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手段,从多个方面提升了患者康复进程,为探明其应用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选取 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88 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采用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88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 44 例患者。对照组 44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 23例,患者年龄 18~ 70岁,平均年龄(38.2±5.2)岁;观察组 44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 23 例,女性患者 21 例,患者年龄 20 ~ 72 岁,平均年龄(39.1±4.3)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 > 0.05)。

2、护理方法。对照组 44 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44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予以护理,具体护理内容有:患者术前禁饮禁食要求比对照组宽松,能够在术前 6h 进食非固体食物,术前 4h 可以服用 500ml 浓度为 10% 的葡萄糖溶液。患者不给予导尿管,如果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再进行导尿,对导尿管内的液体色、量和性质进行观察,及时去除导尿管。手术结束后给予 2 天的自控阵痛。如果患者术后没有特别不适能在 4h 后喝水,12h 后食用流质食物。术后康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为患者按摩非患肢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引发不良预后。术后 3~7d,可根据医嘱适当进行床上肢体活动,患肢按要求制动,向患者说明及时活动对预后功能的影响。提醒家属为患者准备高钙、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充足饮水,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骨折愈合,同时也积极预防了便秘等术后并发症。 康复训练心理护理,骨折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患者极易出现腻烦、热情度下降、焦虑、失望等问题,因而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多鼓励患者,积极肯定其取得的成果,并选择多个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为患者制定出院后康复计划。此外,鼓励患者积极倾诉康复训练中的不愉快,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组织患者进行茶话会,相互交流训练经验,相互鼓励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及早开始床上和床下活动,活动强度依次增加,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出院前为其制定科学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出院指导。

3、评价指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床上活动、床下活动以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情况;观察患者 2 星期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术后 1 个月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按照活动范围、功能、疼痛等予以记分,100 分总分,分数越高说明关节恢复越好。

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 19.0 对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 ±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 χ2或是 t 检验;对比 P < 0.05说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 44 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 2 例,深静脉血栓 2 例,切口感染 1 例,尿路感染 1 例,并发症发生率是 13.64%(6/44);对照组 44 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 6 例,深静脉血栓 3 例,切口感染 2 例,消化道感染 1 例,尿路感染 2 例,并发症发生率是31.82%(14/44),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4.141,P=0.042)。

3、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是(55.9±6.8)分,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是(48.7±5.4)分,观察组恢复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t=5.500,P=0.000)。

三、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现代新型护理理念,整个护理理念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对患者围术期采取相应的优化护理措施,消除各类不利影响,帮助患者加速康复,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康复已经在骨科临床许多疾病中成功的应用,越来越体现了可行性和优越感,最早开始进行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比较成功的典范,在其他许多骨科疾病也有尝试。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重视并开始尝试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模式进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康复的实施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任何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有助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案都可归属康复范畴(1)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要经受较大的麻醉及手术创伤、疼痛、饥饿等,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术后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关键,这些特点决定了快速康复模式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快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值得重视,也是未来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发展的趋势与努力方向。然而,当今在我国,骨科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开展,问题根源在于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的认识不够,缺少多学科合作及循证据匮乏,这就需要骨科界医护人员转变理念,用于探索,团结协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骨科患者快速康复外科。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受创伤、手术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容易出现多种应激反应,护理要求高,且依从性较差,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较为不利,需采取适当的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围术期护理成效,保证康复效果[2]。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始应用于外科治疗中,其进一步优化了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康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 13.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 31.8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4.141,P=0.042);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快康复外科理念具有显著效果,且副作用少。这是由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以及健康宣教,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应激,让患者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3]。术前对患者的禁食方法进行调整并服用葡萄糖,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发生胃肠道不适;术中体温的控制,能够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的现象;术后对患者加强饮食和康复指导,有利于保护消化道,加快恢复机体功能。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飞,张艳.骨科护理在股骨颈骨折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运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34):89-90.

[2]马文娅.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和对策[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7(04):776-777.

[3]汪玲.优质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1(22):132-133.

[4]彭春雪,钟文英.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学院学报,2020,40(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