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教学科研数据资产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

郭婧

成都东软学院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高校积累了大量教学与科研数据,包括课堂教学过程数据、学术成果数据、实验与项目数据等。这些数据若仅作为管理记录存在,将难以体现其潜在价值。数据资产化理念的引入,为数据赋予了可度量、可运营的属性,使其成为推动高校治理与发展的新型资产。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数据价值不明、应用不足和管理碎片化的问题。本文旨在从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两个层面,探索高校教学科研数据资产化的评估体系设计与优化方法。

一、高校教学科研数据资产化的理论基

1. 数据资产化的概念与价值逻辑

数据资产化是指将分散的原始数据通过标准化、制度化和模型化方式转化为可度量、可管理和可运营的资源。在高校教学科研场景中,课程资源、 实验结 论文数据和学术交流 记录等都可以视为重要的潜在资产。中国学者张力在研究中提出,高校数据 资源转 化为 识资本和管理资本。数据资产化不仅带来直接的科研价值,还能作为教育 的依据。 在某高校的实验教学平台中,教师利用本土研发的“智慧教学云”对实验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实验教学效果,数据资产化的逻辑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高校教学科研数据的特征与应用挑战

高校教学科研数据具有规模庞大、类型复杂、更新频繁等特征。课程学习记录、在线平台交互数据、科研成果数据库、教师科研项目进展等数据构成了多维度的组合。中国软件团队开发的“学研一体化系统”在部分高校应用,通过采集教师科研成果与学生课堂表现的数据,形成跨部门共享的资源库。数据特征清晰可见,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挑战,例如数据格式不统一、缺乏明确的权属认定、共享机制不足和隐私保护压力。科研人员在使用系统进行成果统计时,经常出现数据冗余和重复采集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数据的有效利用。

3.数据资产化评估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数据资产化需要依托科学的评估体系来衡量数据的潜在价值。没有明确的评估指标,数据无法在校内实现有效流通与合理配置。中国信息化专家李强指出,高校数据如果不能被价值化,就会成为沉睡资源,既增加存储与维护成本,又失去推动科研与教学的能力。在某高校的科研管理实践中,管理部门利用“科研管理数字平台”对教师成果数据进行价值打分,依据评估结果分配科研经费和教学资源。此类实践证明,评估不仅是数据治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教学科研数据资产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体现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全面性要求覆盖教学数据与科研数据的多维度,包括价值、质量与应用。可操作性要求指标能够量化并在不同院系中统一执行。动态性要求指标能够随教育数字化进程不断调整。中国教育信息化研究者王海提出,高校数据评估指标的构建应突出教育价值导向,而不是单纯依赖技术指标。在某高校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指标体系引入了教学贡献度与科研影响力双维度原则,既强化了数据的学术属性,也增强了管理应用的实践价值。

2.指标体系的核心维度

价值维度关注数据的使用效益,例如科研成果数据的引用次数、教学数据在课堂改进中的实际贡献。质量维度涉及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例如利用 验证教师填报数据与数据库记录的匹配率。应用维度体现数据在科研项目管理、教学改革评价和 中是 置中的作用,例如通过“智慧教务系统”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与课程考核结果进行关联分析。三个维度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资产化评估逻辑。

3.指标的层级结构与实施路径

指标设计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总体方向,包括价值、质量与应用。二级指标对各维度进行细化,如在价值维度中细分为经济效益与学术效益,在质量维度中细分为准确性与安全性,在应用维度中细分为教学支持与科研支撑。三级指标提供具体度量方式,例如学术效益通过论文被引频次衡量,教学支持通过课堂教学改进案例数量衡量。某高校在“科研管理数字平台”中引入分层级指标后,实现了科研经费分配与数据价值评估的直接挂钩,提升了数据资产化的应用效能。

结论

高校教学科研数据资产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更新、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同步推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高校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中已经展现出重要作用。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将数据从零散信息转化为核心资产的关键步骤。通过指标体系的导入,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数据价值认定模糊、治理机制缺位和应用效果不足的问题。数据价值逻辑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中逐步体现。教学科研数据通过标准化与资产化管理,能够成为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利用智慧教学云、科研管理数字平台、学研一体化系统等国产软件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路径。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将这些分散的实践活动纳入统一框架,使数据资产化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成为有据可循的管理模式。指标体系的构建实践证明了价值维度、质量维度与应用维度三方面的重要性。价值维度保障了数据成果与教育贡献的衡量标准,质量维度保证了数据真实与安全,应用维度推动了教学改进与科研资源配置的优化。在部分高校的探索中,科研经费分配、课程改革评价、成果转化支持等环节,已经开始直接依赖于数据资产化评估结果,这种方式提升了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王俊.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与资产化研究[J]. 情报杂志, 2021, 40(8): 112-118.

[2] 周华. 教育大数据背景 理体系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6): 45-52.

[3] 刘丽. 高校教学科研数 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2, (4): 67-74.

[4] 赵峰.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高校科研数据价值评估与应用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 44(5): 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