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演” 一体化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娜布其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职业学校 015000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重要场所,对于舞蹈的教学,除了对于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教授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灵活创编和表演舞蹈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展现能力。在中职教育教学中,通过“ 教、学、演” 一体化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做到以“ 教” 为引导,以“ 学” 为主体,以“ 演” 为检验,使教学的过程与舞台实践和岗位需求紧密相连,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困惑,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并且借助实践来完善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模拟教学情境,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中职的教学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难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针对中职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教师应明确“ 教、学、演” 一体化模式的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后创设与幼儿园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去感知、去理解幼儿舞蹈的教学特点,并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重构与升华。
例如,针对“ 感恩父母” 主题的幼儿舞蹈创编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家庭生活的片段,让班级中的学生讨论幼儿在生活中会运用自身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然后可以尝试用一些肢体动作,如拥抱、捶背或牵手等。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播放一些温情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幼儿舞蹈,然后模拟幼儿园教学时的情景,还融入一些鼓励性的语言,通过这样的舞蹈创编,能实现“ 教” 与“ 育” 的结合。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在今后从事舞蹈工作时能自主地选择,并且了解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等核心问题,并将其切实地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之中。教师能将“ 教、学、演” 一体化的模式合理运用,并在教学时寻求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主动构建与内化,真正实现了从“ 学技能” 到“ 育能力” 的有效升华。
二、设定学习任务,优化学习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将“ 教、学、演” 一体化的核心内容——“ 主动学” 落实到实处。在课堂中,教师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布置相应的舞蹈学习任务,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从而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进行“ 傣族” 舞蹈的创编,让学生先自己设计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舞蹈动作,然后通过队形的变化呈现出安全与视觉的美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并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各个小组的学生交流自身舞蹈作品的优化与提升的方式,这样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互动,能够相互协作,之后创编出具有特色的幼儿舞蹈,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具有趣味性。教师能结合“ 教、学、演” 一体化的核心思想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通过表演验学,搭建展示平台
教师在“ 教、学、演” 一体化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借助“ 演” 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借助“ 演” 时,将其转化为学生能力与自信建立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去展现自身的才能,在他人面前进行表演,这样能更好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通过“ 以演促学” 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内创办幼儿舞蹈汇报演出活动,让班级中的学生能针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合理运用创编出更多的幼儿舞蹈,通过简明的公演汇报来呈现自身的学习成果,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与附近的社区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项目,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表演节目,并邀请幼儿给出建议,使学生能够直面幼儿的真实反应,同时能明确自身的不足,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优化与提升。教师通过创设多层次、多场景的演出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可视化,并且及时接受他人的检验,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提升,还能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真正实现了“ 从学到用” 的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 教、学、演” 一体化模式为当前中职学前舞蹈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了“ 以教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演验学” 的平台,能不断优化学生的舞蹈能力,创编能力和舞台表现力,使学生能以良好的状态来迎接今后的挑战,也促进了中职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雪艳.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中的一体化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21,(10):13-14.
[2]邓智文.“ 小组合作” 模式融入中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