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路径

作者

梁潇予

西安欧亚学院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广泛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交流和生活方式。高校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活跃群体,在微媒体环境中接收海量多元信息的同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微媒体环境下,传统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面临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二、微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

(一)带来的机遇

利用微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高校能迅速广泛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大其影响力。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和时政解读,或制作有趣的思政短视频吸引学生。

微媒体支持多种信息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教育者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画或短视频,以生动方式传播红色文化。

微媒体的互动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学生可实时与教育者交流,发表观点。教育者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效引导,提升教育实效。

(二)面临的挑战

多元价值观冲击:微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导致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涌入高校。西方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容易误导学生,对高校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和引导力构成挑战 。

信息碎片化影响:微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点,学生在接收信息时往往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果不能在碎片化信息中脱颖而出,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此外,碎片化信息还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浅表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

话语主体权威弱化:在微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和学校。一些网络意见领袖、自媒体博主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和言论可能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微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路径

(一)优化话语内容,增强吸引力

贴近学生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需求。例如,针对学生在学业压力、就业选择、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案例进行讲解,增强话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

融入时代元素:将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中,使话语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如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国际形势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注重话语通俗化: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的表达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表述。运用网络流行语、俗语、歇后语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

(二)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影响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微媒体的技术优势,综合运用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H5 页面、VR 思政教学资源等,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 。例如,利用 VR 技术还原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

开展互动式传播:利用微媒体的互动功能,开展线上讨论、话题互动、问卷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和交流。教育者及时回复学生的留言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同时,鼓励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者,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扩大话语的影响力 。

打造品牌栏目:在微媒体平台上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栏目,如 “ 思政微课堂” “ 红色故事汇” 等。定期更新栏目内容,保持栏目的活跃度和吸引力,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力和美誉度 。

(三)加强队伍建设,巩固话语权威

提高教育者的微媒体素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媒体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微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传播规律,能够熟练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培养教育者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 。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微媒体平台上,教师要积极发声,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

培养学生意见领袖:在学生群体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影响力强的学生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培训和引导,让学生意见领袖在微媒体平台上传播正能量,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

(四)强化平台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微媒体平台管理制度,明确平台的使用规范和管理职责,加强对微媒体平台发布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制定信息发布审核流程,确保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准确、权威、积极向上 。同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微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舆情事件 。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对微媒体平台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舆论走向,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和干预,避免不良舆情的扩散和发酵 。

净化网络环境:高校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微媒体平台的治理,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

四、结论

在微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优化话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和强化平台管理等路径,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校应充分认识微媒体环境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超超.微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43(05):84-87.

[2]饶鑫.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创新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

[3]李宁.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路径研究[D].海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