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
李晓妙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引言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的关键目标,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的结合,在增强学生语言表达和道德法治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语言表达、道德判断、法治认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通过梳理相关理论与教学案例,本文为跨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1. 跨学科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跨学科教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通过将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学习体验。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重视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还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与融合。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在发展中,跨学科教学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在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的结合中,学生能在理解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学习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全面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注重语言表达与文学素养的提升,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主要围绕社会行为规范与法律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两门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中,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材料,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和法治意识。
2. 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联系与互补性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内容上存在内在的联系。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文、课文内容往往包含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弟子规》便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力补充,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领会其中的社会行为规范与伦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律案例,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本中的法律与道德内容,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
3.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语文教 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注重其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提高其语言表 和文化理解能力,这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结合语文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多 规范与行为准则,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最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1.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
在小学阶段,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的跨学科教学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关键步骤之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伦理道德和法律启示的课文,如《弟子规》或《论语》等经典作品,将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进行结合。例如,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通过分析《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段,既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行为规范。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可以通过结合文学作品,讨论其中的法律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道德观念。
2. 教学策略:案例分析与互动式学习
跨学科教学的效果往往与教学策略密切相关。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道德与法律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应用。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个与社会行为规范相关的案例,如"校园暴力"的处理,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3. 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跨学科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在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结合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语言表达上得到锻炼,还能在道德判断、法治意识等方面获得成长。研究表明,跨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例如,某校在语文课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老人与海》时,通过分析主人公的道德抉择,能够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遵守意识,培养了他们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
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语文课程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与文化积淀中提供了素材和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价值引领、法律意识与社会规范中提供了导向与标准。二者通过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理 接触到道德判断与 念,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提升语言表达与批判性思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内容整合、案例分析与 动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学习效果更为深刻。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与本土化素材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理性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梅. (2022). 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探索. 《基础教育研究》, 38(5), 23-30.
[2]陈琳. (2021). 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教育学刊》, 47(3), 51-58.
[3]赵蕾. (202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小学教育研究》, 28(2), 72-78.
[4]陈俊杰. (2021). 小学语文与道德法治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现代教育与教育技术》, 15(6),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