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化工企业水处理中的应用与效能提升
魏小红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 839303
一、引言
化工企业水处理涵盖循环水(保障设备冷却)、废水(达标排放或资源化)、脱盐水(生产纯水)三大板块,运行稳定性影响生产安全与环保合规。随《“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推进,企业对水处理精准度、稳定性、节能性要求提升。传统模式依赖人工巡检水质参数,凭经验调整药剂投加、水泵转速,易出现参数超标、药剂浪费、能耗偏高问题。智能化控制系统集成传感器、PLC、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全流程实时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可解决传统痛点。研究其应用与效能,对推动水处理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具重要意义。
二、化工企业传统水处理控制模式的现存问题(一)参数监测滞后,风险响应不及时
传统依赖人工定时采样,检测周期1-2 小时,难实时捕捉水质波动。如循环水微生物滋生致浊度骤升,1 小时后才发现,生物黏泥降低换热器效率;废水COD 骤升易致生化池负荷超标,引发出水不达标。人工记录数据易误差,影响水质判断。
(二)调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药剂投加、设备运行多采固定参数或经验调整,缺乏精准调控。如循环水固定投加缓蚀阻垢剂,水质好时浪费、差时结垢;废水曝气风机固定转速,能耗比智能调控高 20%-30% ;脱盐水膜清洗凭经验,增加成本或影响产水。
(三)数据管理分散,优化依据不足
水质、设备数据多纸质或分散 Excel 存储,难整合分析。如循环水数据存运维部、废水数据存环保部,无法共享;缺历史数据对比与趋势预测,难判断药剂投加与水质、能耗与处理量关联,优化无依据。
(四)人工依赖度高,运维成本偏高
传统需大量人员巡检、操作,中型企业水处理车间需8-10 人,人工成本占总运营成本 30%以上。人工操作易失误,可能致设备故障或水质超标,增加维修整改成本。
三、化工企业水处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架构与核心功能
(一)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采用感知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四层架构,各层级协同运行。感知层部署pH、浊度、溶解氧、流量(精度±1%)、压力(0-1.6MPa)、温度(-20℃-1 0℃)及电流传感器,1-5 秒/次采集全参数,如溶解氧可精准捕捉0.1mg/L 变化。传输层采用工业以太网 延迟<10m <10ms; )与LoRa(覆盖1-3 公里,支持断点续传)双模通信,保障数据稳定。控制层以 -1200PLC 与浙大中控 JX-300XPDCS 为核心,控制 200+执行机构(如药剂投加泵精度±0.1L/h、电动阀门响应 2 秒),实现精准调控。应用层基于华为 FusionInsight 平台,支持10 万+数据点并发处理,提供仪表盘、趋势图、预警日志及自定义报表功能。
(二)核心功能模块
实时监测与异常预警:实时展示水质(pH0-14、浊度0-1000NTU、COD 0-5000mg/L 等)与设备参数(流量0-500m³/h、能耗 0-1000kW/h 等),参数超阈值(如循环水 PH<7.0 、 PH>9.0) 时,5 秒内触发声光报警、APP推送及仪表盘提示,同步分析异常原因并给出建议。
自动调控:依PID 逻辑与实时数据调整执行机构,如废水溶解氧<2mg/L 时提曝气风机频率,循环水按浊度比例调絮凝剂投加量,脱盐水膜压差>0.3MPa 时自动启动“酸洗-碱洗-冲洗”程序,避免人工误判。数据管理与分析:集中存储数据3 年,支持按时间/参数查询对比,通过决策树算法挖掘规律(如气化负荷升10%需增1.2PPM 缓蚀阻垢剂),自动生成含达标率、能耗、药剂消耗的报表,减少人工统计。
远程控制与运维:支持电脑/手机APP(兼容iOS/Android)远程查看(延迟
)与授权调参(如启动备用水泵),自动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基于生命周期生成维护提醒(如水泵8000 小时换轴承),统计故障率(月
度 <1% ),巡检频次从每日3 次降至1 次。
四、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化工企业水处理中的典型应用与效能提升(一)循环水系统:精准调控实现节能降耗与设备保护
煤制甲醇与LNG 生产企业的循环水系统,为日处理500 吨煤的气化装置、日产1200 吨甲醇的合成装置冷却,长期受戈壁缺水、设备结垢、药剂浪费问题困扰。基于PID 闭环控制理论,部署系统后,浊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数据并反馈至控制单元,当浊度从15NTU 升至25NTU 时,系统按比例积分微分算法自动将絮凝剂投加量从10PPM 调至 15PPM,解决传统固定投加(12PPM)的“滞后性偏差”,药剂消耗降 28% ,月省成本 4200元;同时,系统依托多变量关联调控模型,依循环水温差(目标 3-5∘C) 与气化装置负荷数据联动调整水泵转速,当负荷降至 80%HP ,转速从2900rpm 精准降至 2400rpm,年节电15 万度,省能耗成本8.7 万元。此外,基于预测性维护理论,换热器压差升至0.45MPa(传统需超0.6MPa 才清洗)时提前触发酸洗程序,周期从3 个月延至4 个月,换热效率升 18% ,维修次数减 35% ,年省维修成本 6 万元;配合电化学除垢,循环水重复利用率从 85% 升至92%,年节水80 万立方米。
(二)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保障达标排放与资源循环
主营煤制甲醇的煤化工企业,日均产含盐 8%的高盐废水1500 立方米、COD600-1000mg/L 的工艺废水800立方米。传统处理因缺乏实时反馈调控机制,COD 去除率仅 50% ,浓盐水需委外处置。部署系统后,基于在线监测-动态响应理论,COD 传感器实时采集进水浓度,浓度超 800mg/L 时,系统10 秒内降进水流量至 60m3/h (原120m³/h),同步提曝气风机转速至50Hz(原45Hz),使生化池溶解氧稳定在2-4mg/L(微生物活性最优区间),COD 去除率升至 72% ,打破进口技术垄断。依托能耗数据分析模型,系统发现生化池曝气能耗占比 62% ,夜间22:00-6:00 按“低负荷适配策略”降风机转速至38Hz,年省能耗成本
;结合浓盐水零排放工艺理论,动态调整蒸发结晶装置参数,年减排污水120 万吨,回收98.5%纯度氯化钠5000 吨/年(增收150 万元),年节水费超600 万元。
(三)脱盐水系统:智能运维提升产水效率与成本控制
煤制甲醇企业的脱盐水系统,为日产 800 吨甲醇装置与4 台20 吨锅炉供高纯水(电导率≤0.5μS/cm),传统处理因依赖人工经验判断,膜寿命仅2 年、设备空转能耗高。部署系统后,基于膜污染预警与自动清洗理论,当反渗透膜压差从0.2MPa 升至0.3MPa 时,系统按预设程序自动启动“2%盐酸酸洗30 分钟+1%氢氧化钠碱洗 20分钟”的标准化清洗流程,避免人工药剂浓度偏差 (±0.5%) )导致的膜损伤,膜寿命延至3.5 年,年省膜成本 22万元(44 支膜,单支5000 元);依托用水需求-设备运行匹配模型,系统依锅炉水位、蒸汽压力数据,在用水高峰(白天10:00-16:00)启动3 套反渗透装置(单套产水 50m3/h⋅ ),低谷时停运1 套,年节电8 万度,省能耗成本4.6 万元。基于水质安全冗余设计理论,
水电导率超 0.6μS/ cm 时自动切换至500m³备用产水罐,设备故障率降28%,减停产损失15 万元;优化树脂再生时融入吸附容量动态调控理论,单次用水量从 20m³减至12m³,年省再生成本265 万元,树脂破碎率从 5%降至 3.25% ,年省更换费用376 万元,综合年省超600 万元。
五、结论
在化工企业水处理领域,智能化控制系统凭借实时监测的精准性、自动调控的及时性与数据优化的科学性,构建了传统“人工操作+经验调控”模式的升级路径,有效破解了传统模式中响应滞后、调控粗放、成本偏高的核心痛点。从实践成效来看,该系统在循环水、废水、脱盐水三大核心处理系统中均展现出显著价值,成为化工企业水处理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邢东,高翔,曲波.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分析[J].中国信息界, 2024(8):43-45.
[2] 史志杰,徐凯.化工电气反应釜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华传奇, 2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