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曾俊杰
河南工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和能源危机加剧,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交通工具,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聚焦于车辆工程领域,深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详细剖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构成,包括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等组件及其协同工作原理。对现有能量管理策略,如基于规则、优化算法以及智能控制的策略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明确各策略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方向,旨在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通过理论研究,为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车辆工程;能源效率;优化算法
一、引言
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燃油汽车由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以及较高的尾气排放,已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优势,能够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灵活切换动力源,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而能量管理策略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等组件之间的能量分配和协同工作方式,对车辆的性能和能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对于推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实现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构成
2.1 发动机
发动机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动力源之一,通常采用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发动机主要在高速行驶、高负荷工况下工作,发挥其高效稳定的动力输出特性。它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为车辆提供驱动力。同时,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发电机将多余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电池中,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
2.2 电动机
电动机作为另一个关键动力源,具有响应速度快、扭矩输出大等优点。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动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辆,实现零排放行驶,尤其适用于城市拥堵路况下的低速行驶。电动机还可以与发动机协同工作,在车辆加速、爬坡等需要较大动力的工况下,提供额外的动力支持,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此外,电动机在车辆制动过程中能够实现能量回收,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到电池中,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电池
电池是存储电能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能量管理效果。常见的电池类型有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决定了电动机的工作模式和能量供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电池电量充足时,电动机可以更多地参与驱动;而当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动机则需要更多地工作,为车辆提供动力的同时给电池充电。因此,合理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能量管理策略的重要内容。
三、现有能量管理策略分析
3.1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控制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这些规则通常基于车辆的行驶工况、电池电量、发动机效率等因素制定。例如,当电池电量高于某一阈值且车辆处于低速行驶状态时,优先使用电动机驱动;当电池电量低于某一阈值或车辆处于高速行驶、高负荷工况时,启动发动机工作。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算法简单、易于实现,计算量小,能够快速做出决策。然而,其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规则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行驶工况的变化进行实时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3.2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是利用数学优化方法,以最小化油耗或排放为目标,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常见的优化算法有动态规划算法、 Pontryagin 最小原理等。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对整个行驶过程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最优能量分配方案,但该算法计算量巨大,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难以在实际车辆上实时应用。Pontryagin 最小原理则通过引入哈密顿函数,将能量管理问题转化为求解最优控制变量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计算复杂度,但在处理复杂工况时仍存在局限性。
3.3 基于智能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类策略主要包括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模糊逻辑控制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将车辆的行驶工况、电池电量等输入量模糊化,根据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得出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对复杂工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模糊规则的制定依赖于经验,缺乏自学习能力。神经网络控制则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学习,自动提取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能量的优化分配。它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但训练过程复杂,对样本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要求较高。
四、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方向
4.1 多目标优化
传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往往侧重于单一目标的优化,如最小化油耗或排放。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车辆的性能、驾驶舒适性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因此,未来的能量管理策略应朝着多目标优化的方向发展,综合考虑油耗、排放、动力性能、电池寿命等多个目标,通过合理的权重分配和优化算法,实现各目标之间的平衡。
4.2 实时工况预测
车辆的行驶工况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大多是基于当前时刻的工况信息进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势。通过引入实时工况预测技术,如基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的路况预测和驾驶行为预测,可以提前获取车辆未来的行驶工况信息,使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更加前瞻性地进行能量分配,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3 与车辆其他系统的融合
能量管理策略不应孤立地进行研究,而应与车辆的其他系统,如底盘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等进行深度融合。例如,底盘控制系统可以提供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帮助能量管理策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行驶工况;热管理系统可以对电池和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进行优化控制,提高其性能和寿命,从而间接影响能量管理策略的效果。通过系统间的协同优化,实现车辆整体性能的提升。
五、结束语
本文对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构成出发,详细分析了现有能量管理策略的特点和不足,并探讨了未来的优化方向。基于规则的策略虽简单易实现,但缺乏灵活性;基于优化算法和智能控制的策略在能源利用效率上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未来,通过多目标优化、实时工况预测以及与车辆其他系统的融合,有望进一步提升能量管理策略的性能,实现混合动力汽车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然而,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复杂工况下的精确建模、计算资源的限制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跨学科的合作,推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持续发展,为实现绿色交通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蒋欣源.电电混合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与耐久性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23-27.
[2]曾晓帆,胡明辉, 徐磊.基于实车试验大数据分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解析[J].重庆大学学报.2023,46(2):11-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