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
闫张茜子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陕西榆林 719000
1 油田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现状
1.1 青年职工队伍基本构成
油田企业青年职工群体呈现出显著的学历层次提升,近年来新入职员工普遍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来自重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等专业人才,其知识储备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动力源。该群体年龄集中于22 至 35 岁区间,多数处于职业生涯初期,职业认同感尚在建构过程中,对岗位晋升通道、薪酬激励机制及培训发展机会表现出高度关注。工作地域分布上,青年职工多集中于一线生产作业区或偏远矿区,长期面临地理隔离的现实困境,社交圈层受限,家庭生活与职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
1.2 当前青年职工思想主流
当代油田青年职工的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进取与现实焦虑并存的双重特征,多数个体对国家能源战略具有基本认同,能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使命相联系,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尤其在重大生产任务或应急抢险中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青年职工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管理的人性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对“996”式加班文化、形式主义考核及官僚作风表现出明显抵触情绪,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普遍心理诉求。部分青年在面对职业发展不确定性时,易产生迷茫,个别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反映出精神激励机制的薄弱。
2 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青年思政专项制度缺失,缺乏系统规划
企业现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多沿袭传统国有企业模式,制度设计上未能针对青年职工群体的特殊性进行专项规划,缺乏专门针对青年思想动态监测与效果评估的长效机制,导致思政工作呈现碎片化特征。既有的制度框架往往将青年职工简单归类为“职工”整体的一部分,忽视其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政策供给与青年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错配。例如,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计划通常以统一主题、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的方式推进,未能根据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阶段设计分层分类的教育方案,致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制度执行层面,基层单位对青年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管理者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资源配置不足,专职思政人员配备短缺,兼职人员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支撑系统化工作的持续开展。
2.2 理论灌输多,互动引导少,脱离青年实际需求
油田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仍以集中授课、文件学习等传统方式为主导,教育过程高度依赖单向信息输出,强调理论正确性,忽视了青年职工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感。教育内容多聚焦于宏观政策解读,与青年关心的职业发展困惑、心理调适技巧等现实议题关联度较低,导致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引发情感共鸣。
2.3 对青年心理特征把握不准,沟通方式陈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当代青年的心理特征缺乏深入研究,沿用过去“命令—服从”式的沟通逻辑,难以建立平等、信任的对话关系。青年职工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赋能,而传统思政工作仍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垂直关系为基础,沟通语言多采用说教式、训导式表达,缺乏共情能力与倾听意识。例如,面对青年提出的工作压力,部分管理者习惯于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等抽象话语回应,未能提供实质性支持,导致青年感到被忽视。
3 加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
3.1 构建“精准化”思想引导体系
油田企业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青年思想精准引导机制,定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系统收集青年职工在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真实诉求,形成动态数据库,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依据调研结果,将青年职工划分为不同类别,针对其职业路径进行差异化教育内容。对新入职青年侧重企业文化融入,对中青年骨干强化责任担当,对面临职业转型者提供生涯规划指导。
3.2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开发企业专属的移动端学习平台,集成微党课、案例分析、在线测试、互动问答等功能,支持青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策划主题鲜明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如“重走创业路”矿区探访、“青年创新论坛”等,利用情境模拟增强教育感染力。鼓励青年职工自主创作短视频、漫画、音频节目等新媒体作品,讲述身边榜样故事或分享工作感悟,在企业内部平台展播,形成朋辈教育效应。联合工会、共青团组织举办跨部门青年联谊、心理沙龙等活动,促进青年间的非正式交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渠道。
3.3 强化组织保障
设立青年思政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活动开展、平台建设资金需求,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选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思政岗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建立青年思政工作效果评估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评估教育活动参与度、满意度,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3.4 融合人文关怀机制
建立青年职工心理援助机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辅导、团体减压课程,帮助青年应对职业压力。优化青年住宿、餐饮、交通等后勤保障条件,改善一线工作环境,降低地理隔离带来的孤独感。推行 “伙伴计划”,为青年配备经验丰富的职业导师,在技术指导、职业规划、人际适应等方面提供持续支持。关注青年婚恋、子女教育等家庭生活难题,组织联谊活动、协调教育资源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 结语
面对青年群体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企业必须摒弃僵化思维,以系统性、前瞻性的理念重构思政工作体系。构建精准化引导机制、创新多元化工作载体,融合深层次人文关怀,有效破解当前困境,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覆盖”到“实质影响”的质变。
参考文献
[1]潘婷婷. 油田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引领职能的发挥机制研究[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 (15): 7779.
[2]秦姗. 探索医院青年职工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 (19): 19719
8.
[3]胡晨琛. 油田企业科研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29 (02):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