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胡亚玲

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432600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导向的双重驱动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转变的重大挑战。大单元教学以主题为核心、学段为载体,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打破课时壁垒、整合学科资源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而深度学习倡导通过问题驱动、主动探究和主题迁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与迁移应用。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设计一体化、有机衔接且富有探究深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案,成为一线教师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本文立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整体设计思路出发,提出可操作的设计策略,并结合案例予以阐释,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主题选择与素养目标精准定位

在大单元视域下,主题的选择既要契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又要具备开放性和探究价值。首先,需要通过对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的分析,确定单元的核心大概念,如“社会与个人”、“国家与权利”、“法治与责任”等,并将其拆解为若干学习板块,以保证主题的宏大视野与微观聚焦的有机统一。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热点话题,可在单元开端引入真实案例或模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中段设置多元化任务,兼顾知识梳理与技能训练;末端则通过综合实践,检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其次,在目标定位上,应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明确知识性目标(如理解“权利与责任”的关系)、能力性目标(如提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培养责任意识与法治观念),将“三维目标”贯穿于单元始终。针对不同板块,可设置探究性问题,如“如何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履行公民责任?”等,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深度思考;同时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需在整体框架中考虑学习任务的递进性和关联性,通过阶段性导学案和学习日志,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生成新问题、寻求新证据,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与师评结合)对达成目标进行动态跟踪与反馈,使教学环节既保持连贯,又能灵活调整,实现持续改进与深度发展。

二、知识组织与学习任务科学构建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而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为此,在知识组织方面,应结合单元主题构建“知识结构图谱”,将相关概念、理论、经典案例与法规等要素以网络化形式展现,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认知;并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或手绘思维图,促使学生自主补充和再加工知识节点。与此同时,要打破“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向模式,通过构建探究性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例如,可设计基于案例分析的跨组合作任务,让学生以“模拟人大代表”身份,对某地立法议案进行调研、论证与辩论;或以“社会调查者”角色,就校园公平现象开展问卷和访谈,并在全班共享研究成果;进而延伸到社区实地考察,形成真正的学用结合。

三、情境创设与协作学习深度融合

情境不仅是学习的起点,更是深度思维的催化剂。教师可依托多媒体、虚拟仿真与校外实践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如通过观看社会热点事件纪录片引入“社会参与”的议题,或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进入”立法现场,体验议案审议流程;同时可组织校外访学,让学生实地走访社区,了解基层民主实践。情境创设需注重问题情境与情感体验的结合,使学生在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层次问题时获得多维度信息。为促进深度讨论与合作解决,可将学生分为异质小组,实行角色分工与集体决策,通过头脑风暴、辩论赛、项目汇报等形式推动信息共享与观点碰撞,并由教师在关键节点进行引导与诊断性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元认知能力。

四、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长效保障

大单元教学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过程性成果与思维品质的表现。形成性评价可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记录、学习日志、概念图和阶段性展示成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需采用“点拨式”评语与“问题式”反馈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想轨迹与认知生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帮助其反思学习策略并调整学习方向。终结性评价则可通过项目报告、个人陈述或案例分析论文等形式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在评价指标设计上,应兼顾知识准确性、思考深度、表达逻辑和合作贡献度等维度,并在单元末期通过汇报展示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改进建议,进一步促进其深度学习水平的持续提升。

五、资源支持与教师发展协同推进

为支持大单元视域下的深度学习教学,学校应建立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的资源支持体系。学校可以创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例视频、学生作品、政策文件等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二次开发。此外,与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与研讨,邀请专家分享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课堂反思与同行评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建立“教学共同体”或“教研联盟”,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和课堂观摩等形式相互学习,促进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本文基于大单元教学理论和深度学习理念,从主题选择与素养目标、 知识组织与学习任务、情境创设与协作学习、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以及资源支持与教师发展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策略与路径。研究表明,通过整体性设计与多元协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核心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度融合。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开展更多实证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教学评价体系,为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朱际红 . 高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J]. 希望月报 ( 上半月 ),2008,(02):1.

[2] 廖大谣 . 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策略初探 [J]. 新课程导学 ,2019,(04):30-32.

[3] 李志慧 . 论单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逻辑 [J].教育参考 ,2019,(05):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