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探讨

作者

邱木春

武平县大阳小学 36431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单元整体视角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和发展,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限制,该教学模式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讨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视角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单位整体;小学语文;问题解决式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割裂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而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从单元整体出发,将单元内的课文、练习、习作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在单元整体视角下,融入“问题解决式”教学理念,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单元整体视角下“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基本框驾

1.1“大问题”的构建

“大问题”是基于单元整体构建的,它所呈现的语文要素对其他问题具有统领作用。它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贯穿单元教学始终,为其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教学指明方向。例如,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中,可以构建“如何写好游记”这一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

1.2“问题链”的设计

“问题链”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将单元中需要解决的目标内容预先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是大问题的细化。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逐步呈现,化繁为简,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围绕“如何写好游记”这一大问题,可以设计“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提取信息。

1.3“主问题”的确定

“主问题”是指每篇课文的核心问题,通过每篇课文主问题的逐步深化理解,串联起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在主问题的带动下,形成围绕主问题展开的问题串,从而引导学生在质疑反思中解决课时目标。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主问题可以是“叶圣陶先生是如何在游记中抓住重点景物写出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1.4“新问题”的产生

“新问题”的产生源于学生在原有问题得到解决后的深层思考,具有驱动性。它是大问题解决的进一步深化,能够调动学生沉浸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学生可能会产生“工作人员是怎样通过孔隙的?”这样的新问题,这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孔隙狭小这一特点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撰写游记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部分地区的师资力量不均,一些优秀师资基本集中在发达地区或城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为“留守教师”,他们对新的教学理念学习不足,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且部分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往往仅限于期中、期末考试,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心理诉求。没有从过程方面进行评价,只重视结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3.1加强师资的交流和培训

加强区域师资交流,让农村小学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多学习。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市示范小学听课,学习城市教师在单元整体视角下“问题解决式”教学中的课堂组织、问题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可以邀请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或开展教学讲座,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课堂。

定期组织师资培训,特别针对年纪偏大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新课标深入解读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等。开展关于“问题解决式”教学的专题培训,让教师了解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理念,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等。还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让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软件应用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2创新教学情境

围绕单元大问题和课文主问题,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主问题“叶圣陶先生是如何在游记中抓住重点景物写出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链”中的小问题,如“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每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等。最后,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如“工作人员是怎样通过孔隙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讲解式教学,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由于农村学生可能很难亲身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桂林漓江山水的景色图片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的描写。

3.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注重评价内容的科学化与多元化,评价教师不以学生分数为依据,而要侧重课堂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反馈信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在单元整体视角下“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可以评价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如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总结

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师资的交流与培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朗读的魅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新,李叶.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 2024(7):70-71.

[2]孙光飞.探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5(31):1.

[3]潘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