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化护理设备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袁旖蔓 张俊楠

411681200310237447 371203200412023518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也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 79.4%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需长期护理等特点,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受限于专业知识不足、照护人力短缺等问题,难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护理设备逐渐进入家庭,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智能化护理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远程交互等功能,实现了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动态管理,在提高护理精准度、减轻照护者压力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这类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基于此,本文围绕智能化护理设备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依据。

二、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现状与需求

(一)居家护理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家护理主要依赖家庭成员、社区护理人员或专业护工。家庭成员照护虽能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但往往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社区护理服务受限于人力和资源,服务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实现高频次、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专业护工费用较高,长期雇佣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二)居家护理需求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体征监测需求,如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的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二是日常照护辅助需求,包括用药提醒、康复训练指导、起居辅助等;三是医患沟通需求,患者希望能随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获得专业建议。这些需求的满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

三、智能化护理设备的类型与功能

(一)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这类设备主要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终端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与预警。常见的有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心电监测仪等。例如,智能血压计可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并生成趋势图表,患者和家属能直观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当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设备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二)日常照护辅助设备

日常照护辅助设备旨在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智能药盒能通过语音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记录用药情况;智能轮椅具备自动避障、远程控制等功能,方便患者出行;智能床垫可监测患者睡眠质量、翻身次数等,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三)远程交互设备

远程交互设备通过视频通话、在线问诊等功能,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远程沟通。患者可通过智能终端向医生反馈病情、咨询用药问题,医生也能根据患者上传的数据和症状描述,提供针对性的诊疗建议。此外,部分设备还支持家庭照护者与社区护理人员的信息共享,便于协同开展护理工作。

四、智能化护理设备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提升护理效率,减少医疗风险

智能化护理设备的实时监测功能改变了传统的“定期体检 + 被动就医”模式,实现了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动态追踪。以糖尿病患者为例,智能血糖仪可自动记录血糖测量结果,并同步至医生终端,医生能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低血糖或高血糖引发的急性并发症风险。王辰、乔杰等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中指出,使用智能监测设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传统护理模式提高了 23.6% ,急诊就诊次数减少了 31.2% 。

(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自主管理能力

智能化护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智能化功能,让患者能更主动地参与自身健康管理。智能药盒的用药提醒功能减少了漏服、误服药物的情况,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康复训练设备通过视频指导患者进行规范训练,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李兰娟、张伯礼在其研究中发现,使用智能化护理设备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其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维度的改善最为明显。

(三)减轻照护者压力,优化家庭照护模式

对于家庭照护者而言,智能化护理设备起到了“辅助照护”的作用。通过设备的远程监测功能,照护者无需时刻守在患者身边,就能了解其健康状态,减少了照护负担。同时,设备生成的健康报告能为照护者提供科学的护理依据,避免了盲目照护。钟南山、高福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的调查中发现,使用智能血压计后,照护者的照护压力评分平均降低了 28.5% ,家庭关系也更为和谐。

五、优化智能化护理设备在居家护理中应用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提高设备普及性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智能化护理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给予补贴,降低设备价格。同时,将部分必要的智能化护理设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此外,可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站等场所,设立智能化护理设备体验点,让更多老年人接触和使用这类设备,提高设备的社会认知度。

(二)优化设备设计,提升操作便捷性

设备厂商应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简化操作流程,设计更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界面。例如,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的显示屏幕,增加语音导航和语音控制功能,减少按键数量等。同时,可开发针对老年人的设备使用培训课程,通过社区讲座、上门指导等方式,帮助老年人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三)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隐私权益

相关部门应制定智能化护理设备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的标准。设备厂商需加强技术研发,采用加密传输、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安全。同时,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对违规收集、使用数据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切实保障患者的隐私权益。

(四)制定统一标准,促进数据共享

由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智能化护理设备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规范,推动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数据互通。加强设备数据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共享,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连续的患者健康信息,提高诊疗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结论

智能化护理设备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家护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提升护理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照护压力及降低医疗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设备普及性不足、操作便捷性欠佳、数据安全隐患及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未来,通过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协作,加大政策支持、优化设备设计、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及制定统一标准,有望解决现存问题,推动智能化护理设备在居家护理中的广泛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规范,智能化护理设备将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辰 , 乔杰 . 智能化监测设备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华医学杂志 , 2022, 102(15): 1021-1025.

[2] 李兰娟 , 张伯礼 . 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中智能设备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21, 41(8): 1756-1759.

[3] 钟南山, 高福. 家庭照护中智能化设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23, 44(2): 210-214.

[4] 胡大一 , 葛均波 . 智能化护理设备在冠心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J]. 中国循环杂志 , 2022, 37(5): 456-460.

[5] 李立明, 吕筠. 老年患者对智能化护理设备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21, 55(3): 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