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杨梦涵

长春博硕学校 邮编:130000

摘要:本文聚焦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路径,展示实践案例成效。通过问题反思、策略构建、案例分析三个维度,探究如何构建更符合学生中心理念且适应新高考特点地理复习模式。建构开放互动课堂环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注重思维方法训练,能有效提升地理复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

引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地理一轮复习是高考备考关键环节,其教学方式需要革新。生本课堂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契合新高考强调核心素养培养趋势。通过围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实践探索,分析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的现状分析与问题反思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虽有积极推进,但仍存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部分教师仍未真正转变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中表面上采用生本模式,实质上依然延续传统灌输式教学,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学生主体性未获充分尊重。课堂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活动安排随意性较大,未能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系统化复习框架,导致复习效率不高。

教学方法单一乏味,过分强调知识点罗列讲解,忽视思维方法训练与关键能力培养,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评价机制滞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科能力评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情况。复习资源整合不够合理,教材、习题、模拟试卷等资源使用缺乏统筹规划,未能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复习资源体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的策略优化与路径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策略优化应立足学科本质,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多元互动学习环境。课堂结构设计需遵循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归纳提升—迁移应用框架,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由知识教学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评价机制应综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度、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维指标。复习资源建设注重立体化整合,融入时政热点、生活实例,增强学习关联性。课堂活动设计强调思维训练,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情境演练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复习内容组织遵循主干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化解原则,形成系统化知识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应用不可忽视,通过构建虚拟地理环境、开发互动学习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等手段,丰富复习形式,提升效果。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六章《气象灾害》复习课例中,教师创设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中心情境,学生分组担任不同角色,围绕台风、暴雨、寒潮等气象灾害开展探究。课堂伊始,教师展示近期国内外典型气象灾害案例视频,引发思考;学生随后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气象灾害类型、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究环节分为灾害监测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灾后评估四个任务组,各组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提出方案。监测组负责收集气象数据,分析灾害形成条件;预警组探究预警级别划分标准,制定信息发布策略;响应组设计防灾减灾措施,规划应急响应流程;评估组总结历史灾害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成果汇报环节,各组展示成果,全班共同评议,教师适时引导,澄清误区,深化认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的案例实践与效果评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实践探索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转变、思维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发展三个方面。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合作学习氛围浓厚。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综合分析思维、系统思维等明显增强,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学科素养发展体现在人地协调观念形成、区域认知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增强等方面。生本课堂实施关键在于构建开放互动环境,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深度思考;注重思维方法训练,培养核心能力;强化学习过程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适应生本课堂模式存在差异,需加强分层指导;复习时间安排与复习效果关系密切,应优化时间分配;复习资源建设仍有提升空间,应加强校际交流共享。生本课堂实践既改变传统复习模式,更重塑师生关系,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分布》复习课例中,教师设计全球人口分布变化调查探究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口分布规律。课堂开始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提出核心问题:全球人口为何呈现如此不均衡分布格局?学生先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影响人口分布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构建基础认知框架。随后分为四个探究小组,分别聚焦亚洲人口密集区、欧洲人口分布变化、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美洲人口分布走廊等主题展开探究。每组运用地图分析、资料检索等方法,探究区域人口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探究过程中教师巧妙设置思考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释。成果展示环节,各组通过多媒体展示成果,全班交流讨论,完善认知。综合提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差异,总结人口分布一般规律,并引申至人口迁移、城市化等热点话题,拓展思维。

结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生本课堂实践探索发现,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整合复习资源等策略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生本课堂实践不仅改变传统复习模式,更重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未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应进一步深化生本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体验,构建开放互动氛围,实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莫华强.生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化与实践[D].湖南科技大学,2023.

[2]董世杰.“生本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黄金杰.“生本教学”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究[D].鲁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