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路桥工程材料库存优化管理与施工需求匹配研究

作者

李彩瑜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11400

一、引言

在路桥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通常占据工程总成本的 60% 以上。有效的材料库存管理,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保障施工进度与质量。然而,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常面临库存积压或缺货难题,难以精准匹配复杂多变的施工需求。本文立足当下,探索如何优化材料库存管理,实现与施工需求高效匹配,助力路桥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路桥工程材料库存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库存管理模式落后

多数路桥工程企业仍采用传统手工记账或简单电子表格记录库存,缺乏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能力。如某中型路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因无法及时掌握材料库存动态,导致水泥库存积压超 30% ,同时钢材缺货延误施工 3 天,严重影响项目效益。

2.2 库存规划不合理

缺乏科学需求预测与库存规划方法,常依据经验采购。以某桥梁建设项目为例,对特殊钢材需求预估失误,采购量超出实际需求 40% ,造成大量资金占用与材料浪费。

2.3 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各部门信息流通不畅。物资部门难以及时获取施工进度信息调整库存,施工部门也无法实时了解库存状况安排施工,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阻碍库存管理效率提升。

三、路桥工程施工需求特点分析

3.1 需求波动性大

路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材料需求的波动性不仅体现在时间维度上,还与施工阶段的切换密切相关。除了天气和设计变更因素,政策调整、地质条件突变等也会引发连锁反应。例如,某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在施工至隧道段时,突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原施工计划被打乱,紧急增加了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材料的需求,而原本用于路基填筑的碎石需求量则锐减 60% 。此外,季节性施工差异也加剧了波动,北方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需添加防冻剂,导致相关化学助剂需求在 11 月至次年 2 月激增 3 倍,而其他月份则基本处于低需求状态。这种剧烈波动对库存管理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若不能及时调整库存结构,极易出现供需失衡。

3.2 品种规格复杂

路桥工程的综合性决定了材料品种规格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材料类型的多样性和同一类型材料的差异化要求上。从基础的砂石料、水泥,到高端的钢绞线、改性沥青,再到专用的伸缩缝、支座等构配件,材料体系覆盖范围极广。同一类材料因施工部位和技术标准不同,规格差异显著,以钢筋为例,桥梁桩基施工需用直径 32mm 的 HRB400E 螺纹钢,而桥面铺装则需直径 12mm的 CRB550 冷轧带肋钢筋,仅某跨江大桥项目就涉及 12 种不同直径、8 种强度等级的钢筋。此外,新材料的不断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如玄武岩纤维筋、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其规格参数和存储要求与传统材料存在较大差异,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仅新型建材就引入了 23 种,每种材料的验收标准和库存条件各不相同,极大地考验着库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3 及时性要求高

路桥工程施工具有线性作业和连续推进的特点,材料供应的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施工流程的顺畅性。在桥梁悬臂浇筑施工中,挂篮前移、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环环相扣,若预应力钢绞线不能按计划到场,整个挂篮施工将被迫停滞,每延误 1 天就会造成挂篮设备租赁损失超 5 万元,同时影响后续 4 个节段的施工节奏。路基施工中,水稳层摊铺需要连续作业,若碎石供应中断,已摊铺的基层会因失水过快产生裂缝,返工成本可达正常施工成本的 2 倍。此外,应急抢险场景对及时性要求更为严苛,某高速公路暴雨引发边坡坍塌,需在 24 小时内调集编织袋、速凝混凝土等抢险物资,延迟供应可能导致灾害扩大,造成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这种 “零库存缓冲” 的施工特性,要求库存管理必须具备精准的时间把控能力,确保材料在指定时间节点准时到位。

四、路桥工程材料库存优化策略

4.1 运用科学库存管理方法

科学库存管理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分类管控和量化计算实现库存精准化。ABC 分类法需结合路桥工程材料特性动态调整分类标准,将占总成本 70% 以上的钢绞线、特种水泥等列为 A 类材料,实施 “每日盘点 + 动态预警” 管理,设置最低库存警戒线为 3 天用量,最高库存不超过 7 天用量;将木材、脚手架等占成本 20% 左右的 B 类材料,采用周盘点制度,库存保持在 10-15 天用量区间;而对砂石料等 C 类材料,则按月盘点,库存控制在 20-30 天用量。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需引入路桥施工的季节性系数和运输周期变量,例如在雨季采购水泥时,考虑运输延误风险,将安全库存系数从 1.2 调整至 1.5,通过公式 [2DS/(H)](其中 D 为季度需求量,S 为单次订货成本,H 为单位库存持有成本)计算最优订货量,某桥梁项目应用该模型后,水泥订货周期从原来的 15天优化为 22 天,库存周转率提升 35% 。

4.2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需构建覆盖 “采购 - 入库 - 出库 - 盘点” 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引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库存管理系统,在材料仓库部署 RFID 标签和智能称重设备,实现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的自动识别和数量统计,数据实时同步至云端平台。系统需具备施工进度关联功能,将 BIM 模型中的材料需求计划与库存数据对接,当桥墩施工至第 5 节段时,系统自动推送该节段所需的模板、钢筋等材料库存状态,并预测未来 10 天的需求缺口。某高速公路项目通过部署该系统,材料盘点效率提升 80% ,库存数据准确率从 76% 提高至 98% 。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块,整合近 5 年同类项目的材料消耗数据、天气影响系数、施工工艺参数等信息,建立需求预测模型,对沥青需求量的预测误差可控制在 8% 以内。

4.3 优化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 “共生共赢” 的供应链协同体系。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从质量稳定性(权重 30% )、交货及时性(权重 25% )、价格竞争力(权重 20% )、应急响应能力(权重 15% )、技术服务水平(权重 10% )五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将供应商分为战略级、核心级、备选级三个层级,对战略级供应商给予 30% 的订单倾斜。某集团通过该体系筛选出 5 家钢绞线战略供应商,其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 92% 提升至 99.5% 。实施供应商协同平台,共享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需求预测,战略供应商可提前 7 天获取准确的供货计划,某桥梁项目的水泥供应商通过该平台,将交货周期从 7 天压缩至 4 天。建立联合库存机制,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供应商共管仓库,由供应商负责库存补充,施工单位按需领用,某高速公路项目的砂石料联合库存使企业资金占用减少 400 万元。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路桥工程材料库存优化管理与施工需求匹配是提升工程效益的关键。通过改善库存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库存、提高信息化水平等优化策略,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供应商管理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库存管理现存问题,满足施工需求特点。未来,路桥工程企业应持续创新材料库存管理模式,借助新技术、新理念,进一步提升库存管理与施工需求匹配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姣 . 路桥工程中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及策略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4,(06):160-162.

[2] 李明 . 路桥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管理策略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1):165-167.

[3] 聂俊 . 路桥工程耐久性提升的新材料与工艺研究 [C]// 冶金工业教育资源开发中心 .2024 精益数字化创新大会平行专场会议——冶金工业专场会议论文集(下册). 老河口市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24: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