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肿瘤消化内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护理干预策略综述

作者

孟芳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引言

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接受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严重影响治疗进程与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由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护理干预在症状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针对恶心呕吐的复杂机制,单一药物治疗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体系。近年来,多种非药物护理措施被广泛应用,在缓解症状、稳定情绪及改善营养状态等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成为提升肿瘤患者整体照护水平的重要支撑。

一、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挑战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的多重通路。化疗药物可刺激肠道嗜铬细胞释放 5- 羟色胺(5-HT3),通过迷走神经传递至呕吐中枢,从而引发急性呕吐反应。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延迟性呕吐,主要与 P 物质及其神经激肽 -1(NK-1)受体通路激活有关。临床上根据发生时间将CINV 分为急性型、延迟型和预期型三类,其中以急性与延迟型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营养状态及治疗依从性。

由于肿瘤类型、化疗方案、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恶心呕吐的表现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下降与轻微恶心,重者则频繁呕吐,甚至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导致脱水、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如胃癌、结直肠癌、肝胆肿瘤等,因原发疾病已造成胃肠功能受损,化疗后症状更为突出,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在护理实践中,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管理面临多重挑战。患者常因认知不足而忽视早期干预,致使症状加重;护理人员在评估恶心程度与呕吐频率时缺乏统一标准,影响干预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尽管多种止吐药物已广泛使用,但部分患者症状仍难以有效控制,提示单一药物治疗存在局限,需结合综合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心理支持与持续性行为干预方面受限于临床工作强度,难以为每位患者提供充分疏导。家庭照护者对疾病认知的不足,也影响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效果。

二、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在症状控制中的应用探索

在此背景下,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该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结合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维度因素,综合运用多种非药物护理手段,在提升症状控制的整体效果,并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多元化护理干预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环境调整、行为干预、营养支持、中医辅助疗法及心理护理等。通过优化病房环境,如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异味刺激、控制噪音水平等方式,有助于降低诱发恶心呕吐的外部诱因。在护理过程中引入行为干预措施,例如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以及正念冥想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减轻恶心感。

饮食与营养支持是多元化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化疗期间胃肠功能紊乱的特点,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包括选择易消化、低脂、少渣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热或气味浓重的食物刺激胃肠道。此外,合理安排进食时间、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摄入,防止因长期呕吐导致的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近年来,部分中医护理技术被逐步纳入到多元化护理干预体系中。耳穴压豆、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这些干预手段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促进内源性镇静物质释放等方式,达到缓解恶心呕吐的目的。尽管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但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止吐管理。

心理护理作为多元化干预的核心部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鉴于恶心呕吐的高度主观性,患者情绪状态显著影响其症状感知。通过有效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疾病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家属参与并提升家庭照护者的支持水平,构建稳固的护理支持网络,优化整体干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护理方案的动态调整与个性化设计至关重要,依据患者病情变化、治疗阶段及个人偏好灵活调整治疗策略,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治疗体验与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断深化,系统性、规范化的护理措施逐步被纳入到化疗支持体系中,并在优化治疗流程、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展现出积极作用。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通过建立个体化的沟通机制,护理人员可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症状变化,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这种主动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理解与掌控感,降低因不确定性和不适带来的焦虑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元素,如尊重患者隐私、关注情感需求、营造舒适环境等,也有助于构建积极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在生理层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身体功能状态。针对化疗引发的食欲减退、味觉改变及胃肠不适等问题,护理人员通过饮食指导、营养补充建议以及症状监测等方式,帮助患者维持基本营养摄入,预防恶病质的发生。通过早期识别并处理呕吐相关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脱水等症状,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延长及治疗中断的风险,保障化疗计划的顺利推进。护理干预还对患者长期预后产生潜在影响。持续性的症状管理和心理支持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与耐受能力。研究表明,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在完成化疗后,其恢复速度、免疫功能指标及后续治疗配合度均优于未接受系统护理的患者。这表明护理干预不仅具有即时效应,还在促进患者远期康复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协作能力直接影响干预效果。因此,强化护理人员在恶心呕吐评估、药物配合、非药物干预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培训,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护理数据的动态记录与反馈,有助于形成科学决策机制,使护理干预更加精准、高效。护理干预作为化疗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由辅助角色向核心支持体系转变。其在改善患者治疗体验、稳定生理状态、促进康复进程等方面展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价值,为提升肿瘤患者整体诊疗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

结语

护理干预在肿瘤消化内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涵盖生理调节、心理支持与行为干预等多个层面。随着多元化护理模式的不断探索与优化,症状控制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体验和临床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护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推动个性化干预策略的发展,强化跨学科协作机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志远 . 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4): 456-460.

[2] 刘晓燕 , 郑伟峰 .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管理护理实践分析 [J].护理学杂志 , 2022, 37(9): 78-82.

[3] 黄志强 , 吴静娴 . 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减轻化疗副反应的效果评价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24, 40(2): 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