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丹红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

王黎

锡北镇卫生院 内科 214192

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此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多表现为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且多发于下肢部位,如若延误治疗,此时患者则存在发生足部溃疡等病变的风险,严重者则需要截肢,具有致残性的特点 [1]。该病症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如若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则会增加这种疾病发生的风险。当前,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甲钴胺药物的应用可以通过转甲基反应促进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患者的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但是仅应用这种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复方制剂的一种,主要以丹参、红花等药材作为主要成分,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清除自由基 [2]。因此,将其二者联合应用进行干预,该措施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故而,本文深入研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丹红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的意义。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录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制定为 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1 月,样本对象制定为 5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利用电脑抽号法的形式分组,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 25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为 13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2 例,年龄范围如下:56\~84 岁,均值( 71.23±1.57 )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为 14 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 11 例,年龄范围如下:57\~83 岁,均值( 71.22±1.55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

>0.05) 。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对患者提供甲钴胺治疗:口服用药,每次用药 0.5mg ,每日用药 3 次,持续用药2 周。

1.2.2 研究组

甲钴胺治疗同上。同时加以丹红注射液进行干预,剂量为 40ml ,并加入250ml 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

所有患者均需要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麻木、疼痛、感觉减退、腱反射等4 个维度

1.3.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3 个等级,总有效率 Σ=Σ (显效 + 有效) /n×100.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 )表示,以α=0.05 检验水准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 检验, P<0.05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更低( p<0.05 ),详情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分)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 p<0.05 ),详情见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1% )

3 讨论

糖尿病可以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为多见,这种疾病的发生还伴随运动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引起疾病发生的机制相对复杂,例如:慢性高血糖引起镁代谢紊乱、微血管损伤等,受其影响则会损害患者的神经纤维,最终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目前,针对此类患者尚无根治方法,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为主[4]。甲钴胺药物是维生素 B12 的活性形式,这种药物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组织修复,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轴浆运输,促进患者的轴突再生。丹红注射液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出抗氧化以及抗炎的作用,提升患者的神经血流量,减轻患者神经缺血的症状以及氧化应激损伤 [5]。所以,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微循环,增强局部营养物质供给。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更低(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 p<0.05 )。

综上所述,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的形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干预,该措施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对患者的治

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伟强 . 循经穴位冲击波联合芪黄除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25, 54 (12): 923-927.

[2] 刘媛, 李向团, 李振, 王昊, 荀艳平, 郑晓溪.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上海针灸杂志 , 2025,44 (06): 686-692.

[3] 徐晓薇 . 活血通络方穴位贴敷和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阻络证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5, 23 (18): 156-158.

[4] 樊荣亚 . 血清 FCN3、IL-17A、Panx-1 水平联合检测对 α∝-α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预测价值 [J]. 交通医学 , 2025, 39 (03): 278-281.

[5] 李云艺 , 吴利龙 . 杞菊地黄丸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眼底病的影响 [J].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25, (05):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