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合唱:小学音乐团队协作与情感培养新视角
姜昊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云龙实验学校 2152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
一、班级合唱对小学音乐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唱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每个成员在统一的节奏和音调下协调合作,才能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学生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集体的意见,共同追求和谐统一的演唱效果。通过合唱训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互相支持、信任和沟通的能力,从而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例如,在某小学的合唱团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声音,最终使整个合唱团的表演更加默契。
(二) 提升沟通和协调能力
合唱教学涉及到众多的环节,如音准、节奏、和声等,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班级合唱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不断地交流和反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合唱中的分工合作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
二、班级合唱对小学学生情感培养的作用
(一)促进情感交流
在小学课堂上,共同演唱歌曲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感,促进班级团结。学生通过歌唱表达喜怒哀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歌曲,通过共鸣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合唱过程中,学生们共同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共鸣,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
(二) 培养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个人情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的综合体现。在班级合唱教学中,学生们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同时,合唱教学中对歌曲情感的诠释和表达,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审美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三) 增强情感表达和心理韧性
合唱过程中,学生通过共同演唱,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一项针对小学合唱团学生的研究表明,参与合唱的学生在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表现更佳。这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展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音乐,更学会了如何表达和传递情感。
三、班级合唱:小学音乐团队协作与情感培养策略
(一) 创新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与协作演练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等。在活动里,学生分别扮演指挥、演奏者、观众等不同角色,进行互动协作。比如模拟一场大型合唱比赛的全过程,从前期的选曲、排练计划制定,到正式演出时的各司其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重要性,提升协作能力。
2. 运用律动教学
律动指除有节奏跳动、规律运动外,还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发声位置,以寻求合唱所需声音。教师可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做身体动作,像拍手、摇摆、弯腰等。例如在教唱《春节序曲》时,让学生随着欢快节奏做一些简单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感知,提高音乐悟性、乐感和表现力。
3. 多样化合唱教学指导
气息控制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控制气息方法,引导掌握合唱中呼吸节奏。通过不同呼吸练习,如深呼吸、轻呼吸等锻炼气息控制能力。训练时要求学生立正,身体挺拔,放松面部肌肉,让气息从腹部自然呼出,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音准是合唱关键技巧,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音准训练和各声部整体和声美感。可通过音阶练习、单音模唱等方式进行分声部练习和合练,帮助学生处理好各声部内部和之间在音准、音色上的关系,还可通过视唱练习曲提高识谱能力。
(二) 提高学生参与度
1. 营造合唱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聆听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形成对合唱作品的基本印象与和声效果的内心体验。在课堂上提供旋律动听、浅显且有特色的经典合唱作品,还可展示本校教师参加合唱比赛和学校合唱团演出的视频。此外,利用校园广播站每天播放合唱歌曲,时间可灵活安排,内容定期更换或穿插在其他主题中。也可开辟校园板报、宣传栏、学生手抄报等专栏介绍合唱知识与歌曲,结合主题
班队会组织音乐知识竞赛。
2. 丰富课堂活动形式
引入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在合唱教学中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可设计节奏模仿游戏,教师打出一段节奏,让学生模仿,增强节奏感。定期举办校内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外音乐比赛,激发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提供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组织音乐会或音乐节,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表演,培养组织能力和自信心,使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才华。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创作,关注创作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原创作品的平台,使其得到认可和鼓励。
例如《红蜻蜓》通过学唱感受美好的田园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聆听体会歌曲情感,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集体意识;能流畅而深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谐和地进行二声部合唱。可以通过日本《樱花》导入,或从日本话题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学习歌曲:欣赏《红蜻蜓》动画,初步感受歌曲情景;学习第一声部时,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学习歌词时,学生分组练习不同段落;学习第二声部同样随琴轻声唱,注意音准和换气;进行二声部合唱时,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合起来轻声唱旋律,同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互换声部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追蜻蜓的场景,用深情的声音演唱,培养情感表达。
(三)加强审美情感培养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风格、体裁、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班级合唱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审美情感和心理韧性。然而,目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审美情感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班级合唱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应更加重视班级合唱教学,从新的视角去探索和实践,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辜迎春 .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J]. 参花 ,2025,(06):143-145.
[2] 李丹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开展 [J]. 琴童 ,2024,(15):105-107.
[3] 郭 晓 霞 . 小 学 音 乐 合 唱 教 学 的 实 践 讨 论 [J]. 文 理 导 航 ( 中旬 ),2024,(0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