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游戏为翼,助力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腾飞
杨正书 刘正学
盐边县红格镇中心学校 617112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存在填鸭式教学低效、学生注意力碎片化等痛点,"双减 " 政策与新课标推动教学向 " 兴趣驱动 " 转型。6-8 岁儿童以具象思维为主,传统游戏的 " 寓教于乐 " 特性可破解 " 机械识字 "" 被动阅读 " 等难题。国内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农村小学低段语文与传统游戏结合的系统性实践不足,李丽伟、王君平等学者指出实践中游戏应用被忽视矛盾,亟需深化探索。
二、传统游戏助力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可行性
1.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独特性。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核心,重点在于识字写字、基础阅读能力和简单口语表达。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语言交流和表达。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特征是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在 15 - 20 分钟左右,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好奇、模仿和表现欲望强,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2. 传统游戏对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传统游戏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契合性高。识字教学中“卡片接龙”“猜字谜”等游戏能助学生巩固汉字知识;阅读教学中 “飞花令”、“角色扮演”等游戏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口语交际与写作教学中“传话游戏”、“童话创编赛”等游戏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能力。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段学生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活动来理解抽象的知识。传统游戏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符合低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形式多样的传统游戏引入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进行语言交流、文字认读、故事理解等活动。
(3)教学条件可行性高。从教学资源来看,传统游戏所需的道具和材料简单,如木棍、石子、秸秆等,农村小学可就地取材制作。教师也能轻松掌握玩法和教学应用技巧。农村的跳房子、抓石子、踢毽子等游戏流传留存度高。家长熟悉玩法,家校共育参与度高。学校的多媒体、投影仪等,也能够为传统游戏的教学增强游戏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能了解传统文化习俗、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传统游戏助力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融合和应用
(一)识字教学中的游戏应用
1. “卡片接龙”:准备好汉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一位学生抽取一张卡片并读出汉字,第二位学生抽取卡片,读出字并说出与前一个字组成的词语,依次类推。如果有学生读错或组不出词,则淘汰,最后留下学生或小组获胜。这种方式识字方式融入游戏,让学生轻松快乐。
2. “猜字谜”:教师收集或创编适合学生字谜,如“人在云上走(会)”“三个太阳在一起(晶)”等。教师出示字谜,让学生猜。猜字谜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阅读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1.“故事角色扮演”:选取适合低段学生的传统故事,如《狐狸和乌鸦》、《拔萝卜》等,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的折纸、踢毽子、跳绳、老鹰捉小鸡等。带学生一起玩,从中感受游戏快乐。表演前学生要仔细阅读故事,理解角色的性格和语言特点。表演过程中,学生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古诗飞花令”: 低段语文教学中,设计在允许学生背诵学过的简单古诗中进行。教师先确定一个关键字,如“春”,学生依次背诵含有该关键字的古诗。通过“古诗飞花令”游戏,学生能够积累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三)口语交际与写作教学中的游戏实践
1.“传话游戏”:教师将学生分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教师向每组第一个学生悄悄说一句话,再第一个学生依次向后学生传话,最后一个学生说出听到内容。与原句一致或最接近小组获胜。这个游戏能够锻炼学生倾听和准确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
2.“我来演”:在口语交际中的《一起做游戏》设置情境开展《老鹰捉小鸡》、《摸鼻子》等游戏。《我们做朋友》中 “找朋友”游戏,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3.“童话创编擂台赛”:教师给出一个故事开头,如“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让学生分组进行童话创编。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发挥想象力,编写完整的童话故事。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故事讲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为写作积累素材和经验。
四、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活动时,要紧围绕语文教学目标,确保游戏内容和形式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达到教学目标与游戏精准匹配,使游戏真正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手段。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游戏;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设计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游戏。
(二)游戏活动的科学组织与管理
1.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设计游戏,游戏分组和难度分层。确保人人都能参与游戏。游戏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师要提前熟悉游戏规则和流程,采用”动—静—动”的节奏,在过程中及时调控游戏节奏。避免游戏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进度,学生无法充分体验游戏乐趣。老师要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3. 将游戏规则转化为图标等,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做好角色分工,设立裁判等岗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要重视“过程性 + 多元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还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共同开展传统游戏,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学习氛围。
总之,将传统游戏融入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探索,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够让传统游戏成为推动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发展的有力翅膀,助力农村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
参考文献
[1] 李丽伟 . 小学语文游戏生动教学 [J]. 新课程(小学版),2015,(4):216-217。
[2] 王君平 . 传统游戏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文学教育( 中 ),2011,(10):104.
[3] 皮亚杰 . 儿童心理学 [M]. 傅统先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