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魏安吉
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持续扩张,施工安全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已出台《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提出明确规范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暴露出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巨额财产损失,更会严重制约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必须切实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安全技术交底、创新安全培训模式等系统性举措,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精准有效落地。
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仍存在显著不足,其制度性缺陷集中表现为管理责任界定模糊、执行过程监管缺位以及闭环机制失效等核心问题,具体而言,安全管理职责体系尚未建立清晰的权责划分标准,致使项目各部门及岗位人员对自身安全职责认知存在偏差,严重制约安全管理流程的有序推进。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问责追责机制,违规成本偏低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安全责任落实过程中推诿扯皮现象频发,更突出的是现有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监管细则与执行规范,造成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流于形式,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行为缺乏有效约束与标准指引,最终导致安全管理体系难以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1.2 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严重的 " 形式主义 " 倾向,其安全管理工作仅停留在纸面文件层面而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场管控措施,这种 " 重资料、轻落实 " 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施工现场隐患长期存在且难以根除,究其根源,在于企业决策层在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博弈中往往选择牺牲安全成本,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内普遍存在 " 事后补偿替代事前预防 " 的错误认知,这种将安全事故经济赔偿等同于履行安全责任的短视行为,不仅暴露出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知浅薄,更反映出对" 预防为主" 这一安全管理核心理念的严重背离。
1.3 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具有显著的固有危险性特征,其作业过程普遍涉及高空作业、大型机械操作等高危工序,但当前行业安全防护水平与风险等级严重不匹配,具体表现为双重失效现象,从人员因素来看,部分作业人员存在严重的安全认知缺陷,不仅对安全操作规程置若罔闻,甚至刻意规避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对现场安全警示标识视而不见。从管理层面而言,部分项目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安全投入上采取 " 成本优先 " 策略,通过降低防护标准、缩减防护设施等不当手段压缩安全预算,这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成本控制方式直接削弱了现场安全防护效能,使得事故概率呈几何级数上升,最终将一线作业人员置于巨大的生命健康风险之中。
1.4 工程项目安全投入不足
当前建筑行业深陷低价恶性竞争困局,在 " 低价中标 " 机制主导下,企业为获取项目不惜将投标价格压缩至成本红线,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工程款拖欠等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安全投入往往成为首要的削减对象,表现为安全设备更新滞后、防护器具配备不足等突出问题,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体系形同虚设。更严峻的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在招标评分体系过度侧重报价的机制缺陷下,通过违规挂靠、围标串标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项目后,为弥补利润缺口公然克扣安全经费,甚至蓄意降低国家强制安全标准,虽然这种"赌徒式"的安全管理方式短期内可能未引发事故,但实质上已将工程项目置于重大安全隐患之中,而行业劳动力市场的过度饱和与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危险态势,形成 " 低价竞争 - 削减安全 - 风险累积" 的恶性循环。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对策
2.1 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为构建系统化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职安全监管机构,统筹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制定区域性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宏观指导。建筑企业必须依法设置专业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培训管理人员,总承包单位需按要求定期提交职工安全培训计划备案,在具体实施层面,要严格依据《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重点对省级重点建筑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施考核认证管理。
2.2 增强各层级安全意识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症结在于管理层安全价值观的严重错位,特别是在当前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企业决策层将经营业绩与安全生产人为对立,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系统性削减安全投入,这种战略性的安全决策失误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以中小建筑企业为代表的 " 利润优先 " 经营哲学,其管理层普遍存在 " 带病运行 " 的侥幸心理,将必要的安全投入视为可压缩的成本项而非保障性投资,同时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倾向,在 " 重效益轻安全 " 的导向下,安全管理工作沦为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
2.3 加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须贯彻 " 生命至上 " 的基本原则,对存在隐患的施工机具实行立即停用维修制度,在高危作业区域严格执行防护网、护栏等防坠设施的双重保障标准,实施交叉作业物理隔离管理,并保持作业面整洁有序的定置化管理。最终实现从 " 被动监管 " 到 " 主动预防 "、从 " 制度约束 " 到 " 文化自觉" 的安全管理质效提升,同时达成安全生产与绿色施工的协同发展目标。
2.4 强化工程项目安全投入
建筑单位需制定周全的安全资金投入与分配计划以确保资金流的安全与及时性并规避外部干扰,同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建立严格监管体系以维护安全投资的品质和效益,企业应通过淘汰落后技术、升级机械设备实现安全工作从“应对”到“预防”的转变,并依据国家规定和工程特点加强对安全措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的资金支持,针对事故易发环节需实施专项预防措施,包括普及安全知识、保障防护用品质量与供应、强制员工掌握防护装备正确使用方法,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须构建全过程、系统化的管控体系,要求企业决策层将安全生产提升至战略管理高度,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全员自觉行动,针对行业特有的安全风险特征,应当建立经验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最终实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丁贵川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以贵阳市某工程项目为例[J]. 房地产世界,2023(18):115-117.
[2] 叶永春 .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8):167 - 169.
[3] 陈 福 生 . 浅 谈 建 筑 施 工 安 全 管 理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J]. 地产 ,2019(10):121-122.
[4] 印顺淋.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砖瓦,2023(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