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评估与优化策略

作者

石慧聪

210502199405121215

一、引言

空中交通管制是保障航空安全、提高航班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而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这一环节的核心执行者,其工作负荷直接影响着管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随着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增长,空中交通流量日益密集,管制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合理评估并优化其工作负荷成为当前航空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的评估方法,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构成要素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念,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任务负荷

任务负荷是指管制员在执行管制任务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量,包括航班数量、航班间隔、飞行高度层调配等。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管制员需要处理的信息增多,协调航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任务负荷也随之上升。例如,在繁忙的机场终端区,大量航班进离场、起降,管制员需要连续不断地发出指令,监控航班的飞行状态,确保航班之间的安全间隔,这无疑会增加其任务负荷。

(二)心理负荷

心理负荷主要涉及管制员在工作中的认知、情绪和心理压力等方面。管制工作要求管制员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会导致管制员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增加心理负荷。此外,航班延误、突发事件等情况也会给管制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工作表现。

(三)生理负荷

生理负荷指的是管制员在工作过程中身体所承受的压力,主要与工作时长、工作姿势等因素相关。管制员通常需要长时间坐在管制席位上,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这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疲劳、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

三、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因素

(一)空中交通流量

空中交通流量是影响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最直接因素。当空中交通流量较大时,管制员需要处理的航班数量增多,航班之间的冲突可能性增加,需要进行更多的调配和协调工作,工作负荷显著上升。相反,在交通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管制员的工作相对轻松,工作负荷较低。

(二)管制空域结构

管制空域结构的合理性对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有着重要影响。复杂的空域结构,如交叉航线多、限制区域多等,会增加管制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而简洁、合理的空域结构能够减少航班之间的冲突,降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高管制效率。

(三)技术设备水平

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为管制员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信息,辅助其进行决策和操作,从而降低工作负荷。例如,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可以自动处理一些常规的信息和指令,减少管制员的手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反之,技术设备落后则会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担,影响工作质量。

(四)管制员自身素质

管制员的自身素质,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也会对其工作负荷产生影响。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管制员,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工作效率高,相对而言工作负荷较低。而素质较低的管制员在面对相同的工作任务时,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工作负荷较重。

四、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的评估方法

(一)主观评估法

主观评估法是通过管制员自身或相关人员对其工作负荷进行评价的方法。常用的主观评估工具包括 NASA 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主观工作负荷评估技术(SWAT)等。NASA-TLX 从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时间需求、绩效、努力程度和挫折感六个维度对工作负荷进行评估,通过管制员对每个维度的评分来综合确定工作负荷水平。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获取管制员的主观感受,但评估结果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客观评估法

客观评估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与管制员工作相关的客观数据来评估工作负荷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理指标测量和绩效指标测量。生理指标测量如心率、脑电、眼动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管制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生理状态变化,间接体现工作负荷的大小。例如,当管制员工作负荷较大时,心率会加快,脑电活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绩效指标测量则是通过分析管制员的工作绩效,如航班间隔保持情况、指令发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来评估其工作负荷。客观评估法能够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数据,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操作相对复杂。

(三)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结合主观评估法和客观评估法的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进行评估。通过主观评估获取管制员的感受和体验,同时通过客观评估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绩效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工作负荷。这种方法虽然评估过程较为复杂,但评估结果更为可靠,是目前较为推荐的评估方法。

五、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合理调控空中交通流量是降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航班时刻计划,均衡安排航班起降,避免航班在某一时间段过度集中。同时,建立灵活的流量控制机制,根据空中交通状况及时调整航班运行,减少航班延误和拥堵,从而降低管制员的工作压力。

(二)优化管制空域结构

对管制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简化空域结构,减少交叉航线和限制区域,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可以根据空中交通流量和航线分布,对管制扇区进行优化划分,使每个扇区的交通负荷相对均衡,避免个别扇区管制员工作负荷过大。

(三)提升技术设备水平

加大对空中交通管制技术设备的投入,引进和研发先进的自动化管制系统、监视设备和通信设备等。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轻管制员的手动操作负担,辅助其进行决策,提高管制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航班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管制员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四)加强管制员培训与管理

提高管制员的自身素质是优化工作负荷的关键。加强对管制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合理安排管制员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管制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六、结论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评估与优化是保障航空安全和提高航班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分析工作负荷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能够准确把握管制员的工作负荷状况。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管制空域结构、提升技术设备水平以及加强管制员培训与管理等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升其工作质量和安全性。未来,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还需要持续关注管制员工作负荷问题,不断探索新的评估方法和优化策略,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空中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明,李华。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研究 [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23, 41 (2): 34-38.

[2] 王静,刘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分析 [J]. 航空学报,2022, 43 (5): 120-126.

[3] 赵刚,陈丽。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优化策略探讨 [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 21 (3): 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