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低压低温LNG储罐不同预冷介质的分析比较
张晓东 江炜
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51
摘要:大型低压低温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在常温下进行建造,但是使用时却在-160℃的低温工况下,因此需要在第一次进液前对储罐进行预冷。目前国内较多项目采用液氮或者先液氮后LNG的预冷方式。本文对该类储罐分别采用液氮、先液氮后LNG、全LNG这三种预冷方式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这三种不同方式的优缺点,为低温LNG储罐的设计者在确定预冷方案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温,LNG,储罐,预冷,液氮
中图分类号:TE8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内能源市场对LNG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大型的低压低温LNG储罐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种LNG接收站、城市燃气调峰站、LNG液化工厂等项目当中,容积规模从5000到200000m³,直径从20米到80米。
LNG储罐在建造时,均处于常温状态,但是一旦投入使用,其內罐温度将低至-160℃左右,以常温20℃计算,温差达180℃。由于该类储罐內罐多为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或9Ni钢等金属材质,热胀冷缩效应更加明显,以直径33m的奥氏体不锈钢材质06Cr19Ni10的內罐为例,从常温到低温,其冷缩系数约为0.0027,直径的冷缩量达89mm。若在储罐正常进液投用之前,不进行有效的均匀预冷,很有可能会造成內罐的不均匀冷缩,从而导致內罐底板或者壁板的异常变形,严重的可能导致焊缝破裂,引发重大安全事故。[1]
1 LNG低温储罐预冷要求
国内外的LNG低温储罐相关的设计规范中,对储罐投用前的预冷工作均由一定的要求。
美标API Std 625中对储罐的预冷速率要求:內罐的最大平均冷却速度为5℃/h,任意小时的最大冷却速度不超过8℃/h[2]。
欧标BS EN 14620或国标GB/T 26978.5中对储罐的预冷速率要求:內罐的冷却速度为3℃/h,最大冷却速度为5℃/h,罐壁或罐底上任意两个相邻热电偶之间的最大温差为30℃。[1] [3]
由此可见,预冷的过程宜慢不宜快。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预冷过程的经济性,一般考虑以3℃/h的冷却速率为基准,最大不超过5℃/h。
预冷过程中通过预冷介质的流量控制,可以达到內罐整体的温降速率的有效控制。同时绝大多数LNG储罐均在內罐顶部中间位置设置带有喷淋装置(比较典型的设置是安装一定数量的不锈钢螺旋喷嘴)的环形管路进行预冷,內罐冷却的均匀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2 LNG低温储罐预冷方式
由于LNG是混合组分,其中氮含量最高可达5%[4],出于经济性考虑,很多项目的LNG储罐的预冷采用液氮或先液氮后LNG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建成的大型低温储罐项目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类预冷方式对LNG储罐进行预冷:
◆方案1:采用液氮预冷至-150℃~-160℃后,预冷完成,可正常通过进液管线向储罐内进LNG储存;
◆方案2:采用液氮预冷至-80℃~-120℃后,将预冷介质切换成LNG继续预冷至-160℃左右(或底部形成积液),预冷完成,可正常通过进液管线向储罐内进LNG储存;
◆方案3:直接采用LNG预冷至-160℃左右(或底部形成积液),预冷完成,可正常通过进液管线向储罐内进LNG储存;
其中方案1和方案3较少采用,方案2应用较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常温下的天然气的密度会比氮气轻,但通过预冷喷淋装置进入储罐的LNG,吸收罐内气体的热量而迅速蒸发汽化,其形成的低温气体的密度仍然会大于罐内氮气的密度,从而逐渐下沉至罐底同时也水平扩散至罐壁,使內罐底板和壁板的温度逐渐降低。[5]
3可操作性对比
对于上述三种方案的可操作性对比,可以简化成两种,即液氮预冷跟LNG预冷。
首先,储罐的预冷的冷量,主要来自于预冷介质汽化所释放的潜热冷量,其次是预冷介质汽化的低温气升温所带来的显热冷量。由于液氮的汽化潜热为约为198kJ/kg,氮气的比热约为1.336kJ/kg,而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LNG,汽化潜热为520~670 kJ/kg,天然气的比热约为2.265kJ/kg,是液氮的2.6~3.4倍,。即1车LNG(约22t)所带来的冷量与3车多液氮(约22t)所带来的冷量相当。以2万方LNG储罐为例,从常温预冷至-160℃,约需液氮12车,连接、拆除槽车至少12次,如果采用LNG,只需4车左右,连接、拆除槽车4次即可。因此采用液氮预冷的话,过程中的槽车更换会比采用LNG预冷的方式更加频繁,更换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更高。
其次,预冷管线一般从装卸撬沿管廊至储罐顶部进入储罐,管线距离短的150m,长的有400m,液氮从装卸撬至罐内,沿管道逐渐复热汽化。由于预冷管线进储罐必然在罐顶形成倒U型的高点。随着汽化的气相不断聚集,在倒U型的高点形成气封,导致槽车的液相无法连续性的进入储罐,从而使预冷速率不可控。而液氮由于温度低,沿程传热量大,本身的汽化潜热小,气封现象更加频繁,从而导致整个预冷过程不平稳。若采用LNG,由于其汽化潜热大,液体温度较液氮高,沿程管道中所产生的BOG大幅减少,罐顶高点管道的气封效应明显减弱,对于整个预冷过程的平稳进行非常有利。
4经济性对比
由于液氮的单价较低,因此往往觉得采用液氮会更加经济。但是从整个预冷过程来看,液氮由于本身的汽化潜热较低,单位质量的冷量远远低于单位质量的LNG,因此采用液氮预冷所使用的液氮总量远大于LNG。根据第3节所述,单位LNG的冷量约为液氮的3倍左右,综合考虑操作过程及沿程冷量损失,如果LNG的单价大于液氮单价的4倍,采用液氮会更有经济性优势,反之,则采用LNG更加有优势。而且随着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液氮的单价优势将越来约弱。
同时在采用液氮预冷的经济性上,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用液氮预冷到-160℃后,可以直接进LNG,不会造成LNG的浪费。而实际上,进入储罐的LNG形成的BOG,与罐内原有的氮气混合后,由于含氮量太高,从而导致无法回收,也无法供给管网,只能通过火炬排放,因此用于将罐内氮气置换的这部分LNG是必须损耗的,无法通过使用液氮预冷至-160℃而减少,反而使得这部分LNG形成的低温BOG的冷量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反之,假设用于置换氮气的LNG损耗是相同的,那么如果采用LNG进行预冷,消耗同样的LNG,一方面可以将罐内氮气进行置换,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LNG的冷量对储罐进行冷却,反而更有效的利用了LNG所带的冷能,更具有经济性。而且在将罐内氮气完全置换后,若需要继续冷却,后续所产生的BOG可以进行有效的回收再液化,或者输送至下游管网,也不会造成进一步的原料的浪费。
5 安全性对比
对于方案1,在预冷前期,液氮跟罐内温差较大,液氮在喷淋后能很快吸热汽化,变成气态。但随着罐内温度的降低,喷淋后的液氮与罐内气相的换热速率越来越慢,尤其是预冷后期,內罐温度达到零下100多度,液氮的液滴很有可能来不及完全汽化,从而直接滴落在內罐的底板上,逐渐形成积液,导致內罐底板温度达到零下190多度,远低于LNG储罐正常工作温度,从而导致储罐过冷,夹层珍珠岩也会过度沉降,正常运行是罐壁顶部因此可能会出现环形的带状漏冷。
在內罐底板达到-150℃~-160℃后,若预冷介质切换成LNG正常进液,但是上百米长的预冷管线内此时仍然是液氮。如果使用上进液或者下进液,那么将导致管道内液氮大量快速进入储罐,并导致储罐温度快速下降,并在底板上形成液氮的积液,从而导致储罐过冷。
对于方案2,在液氮预冷到-100℃左右切换成LNG预冷,管道内残留的液氮在后续预冷过程中逐步通过喷淋进入储罐,同时预冷管道内介质也将逐步被LNG所置换,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后续预冷可能产生的储罐过冷的风险。但该过程需要预冷过程的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
对于方案3,预冷过程中,操作人员仅需关注整个过程的预冷速率即可,储罐过冷的风险可以完全避免。同时,在EN14620或国标GB/T 26978.5中,也建议低温储罐的预冷,直接采用对应的储存介质来作为预冷的介质[1] [3]。
6总体对比
7 结论
低温储罐的使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冷却和复温,如果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內罐急速冷却,很有可能造成內罐出现破损,不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后续的生产受到影响。因此LNG第一次进液前的储罐预冷就尤为重要。
LNG的单价一般会高于液氮价格的4倍以上时,所以从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上综合考虑,优先选用方案2先液氮后LNG的方式更加合适,目前国内已建LNG储罐也大多采用这个方案。当LNG的价格低于液氮的价格4倍的情况下,选用方案3全LNG的预冷方式更加合适。方案1全液氮的方式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较差,实际的经济性也不如方案2,所以一般不建议采用。
由于各方案的优势点不同,且国内液氮和LNG的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各项目设计人员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实时的市场价格因素,选择合适的预冷方案。
参考文献:
[1]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GB/T 26978.5-201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第5部分:试验、干燥、置换及冷却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Tank Systems for Refrigerated Liquefied Gas Storage, First Edition, Includes Addendums 1-3 (2018):API STD 625 [S],[2018-06] https://www.techstreet.com/api/standards/api-std-625?product_id=1733926
[3]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ite built, vertical, cylindrical, flat-bottomed steel tanks for the storage of refrigerated, liquefied gases with operating temperatures between 0 °C and p165 °C —Part 5: Testing, drying, purging and cool-downBS EN 14620-5:2006 [S/OL],[2006-09],https://shop.bsigroup.com/ProductDetail?pid=000000000030033866
[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GB/T 19204-2003,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GB/T 19204-2020,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