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

作者

刘梅美

盐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引言

基础文化是连接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桥梁,在挖掘、保护和创新发展的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充分体现出基础文化的职能和效用,明确当前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然后,在保护传承、创新共享的过程中,使得基础文化的根本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为新时代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提供必要保障。

1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生态存在失衡情况,传承主体流失问题严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层面存在青壮年人口流失等问题,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劳动力都迁移到城市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技艺和相对应的文化脉络存在人才流失,青少年外流严重等问题。例如,某些少数民族语言仅在老人群体留存,传承主体逐步流失。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之下,快节奏生活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和生态体系的构建。少数民族青少年对于传统服饰以及习俗往往缺乏足够的认同感,由此导致文化传承存在比较典型的代际断层等问题。

1.2 基层文化功能效用亟须提升

在基础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在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方面不够深入。某些基础文化部门在少数民族文化的调研过程中,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相关工作内容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充分挖掘和深入解读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例如,某些民俗仪式背后的精神价值缺乏挖掘和有效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存在重视形式、轻视内核等问题。另外,在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只是依赖民族歌舞表演等内容,开发形式比较单一,并没有充分结合文创产品以及新媒体内容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创新内容。相关形式和内容都缺乏时效性和吸引力,导致年轻群体无法积极参与其中,群众的参与度相对来说都比较低。甚至导致文化传承只是沦为外部输入,并没有内生动力,缺乏良好的参与和互动效能。

1.3 政策和资源保障力度不足

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在基础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推进环节,存在经费有限、资金人才短缺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某些非遗内容,缺乏应有的创新策划,未有效保护相关人才。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在数字化建设和转型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记录以及线上传播没有充分关注,使得文化辐射范围受到严重影响。

2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实践路径

2.1 充分挖掘文化脉络,精准挖掘和有效保护文化资源

在基础文化发展过程中,想要确保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具体操作环节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全要素普查和调研分析。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地域特色都要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联合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进一步进行文字影像 + 实物的立体记录模式。对于某些比较小众或者濒危的文化,如少数民族的小众语言以及民族古村落建筑等都要进行重点关注和深入分析,并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库。以此,在各类文化资源全要素普查和整合利用的前提下,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保护。另外,也要构建传承人社群的传承网络模式,强化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扶持,可以构建传承人工作室、开展记忆工坊以及师徒结对的发展模式,促进中青年人才保障机制得到优化。另外,要把社区或者村寨作为基本单位,进一步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社群,如刺绣合作社以及民歌队等。在日常的节庆活动或者民俗仪式等方面体现出传承文化体系,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博物馆式的保护等相关内容。

2.2 创新表达形式,确保传统文化有效激活

在基础文化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想确保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发展,要在文化与创意方面有效加强,确保生活场景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可以开发出更具文化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确保少数民族的各类服饰纹样等可以在现代服装及家居用品中得到有效融入,如苗族的银饰元素项链和侗族的刺绣抱枕等。以此使文化创意融入生活场景之中,实现融会贯通。同时,也要确保文化符号可以从舞台的展演走向日常穿戴,不断拓展和延伸场景方面,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如可以设计非遗体验游等相关内容,让游客在体验中深刻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

2.3 强化群众主体,构建共建共享的文化生态

在基础文化各项工作推进中,需要从根本上有效培育文化自觉的力量主体,激活内生动力。可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等相关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中小学非遗校本课程,在社区举办民族文化家庭日等相关内容,使少年可以从小就接触和感受文化根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主创作,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实践中来,如可以举办少数民族群众文艺大赛等相关活动,让村民和更广泛人群自编自演,体现自己家乡文化的文艺作品或文化活动。确保文化表达可以从官方主导向群众自发声进行转变。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民众的参与度和参与黏性得到有效增强。同时,建立文化积分激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参与、收获、再参与的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活动传承和创新实践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基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有效优化,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少数民族文化守护者的作用和价值。要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核和精神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应用科技手段或现代语言,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实现创新发展,走进群众融入生活,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易蓉蓉. 民族文化融入群众文化创作的思考——以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群文决赛节目为例 . 艺海 ,2025(01)

[2] 魏敏 .“两创”打开群众文化创作新局面. 文化产业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