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分析

作者

曲良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制造业朝向智能化与精密化的趋势演进,社会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育此类人才的关键场域,其数控专业教育模式正经历着持续的探索与优化过程。本文聚焦于高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深入分析,旨在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数控;一体化;教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科技进步的推波助澜之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一个既充满机遇又不乏挑战的新时代。为了顺利融入这一全球变革,国家推出了“制造2025”这一战略蓝图,力图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即培育大批既有高水平技术技能又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其中,作为现代制造业关键技术支柱的数控技术,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强弱。因此,开发并实践一种高效整合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及社会环境适应力显得尤为关键。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一体化教育体系内,确立明晰的教学目标是对教育质量的保障及学生职业技能成长的关键所在[1]。首先,应将专业技能的奠基视为根本,这涵盖了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艺、程序编制乃至日常保养等核心能力的建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熏陶与大量实战演练的结合,学生需达到不仅能够精通运用各类数控设备,还应拥有应对常规故障的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稳固基石。其次,创新思维的培育亦是不可或缺。面对技术环境的急速变迁,仅仅掌握既有技能是不足的,学生还应被赋予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的眼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激励学生主动投身于技术创新实践、技能比拼等多元化活动,利用实操机会激活其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亦是教育过程中不可轻视的一环。鉴于现代制造业强调跨学科、跨工种的紧密合作,借助小组合作项目等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交流艺术,这对他们长远的职业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最终,职业素质的涵养是横贯教育全程的重点课题,它超越了纯粹专业技术的增进,更侧重于职业道德、安全生产认知及服务态度的培育。借由课堂讲授、实习实训等多元化手段,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涯观念,培植其责任感、诚信理念及敬业热忱,确保他们在未来职场上既能满足岗位需求,又能展现出德艺双馨的专业形象。总结而言,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教学目标架构,有利于塑造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生态系统,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水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高等职业数控技术专业的整合式教育体系中,改进课程结构是达到教育目的与增强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步骤。首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构成了这一改进进程的中心原则。这意涵着课程设计应兼顾理论传授与实际操作的充分融合,确保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石,还能通过实践活动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处并得以巩固。例如,设立专门的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单元及企业项目参与等形式,可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理解,提升处理实际难题的能力。其次,采取模块化教学策略是组织课程的一种高效手段[2]。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既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模块,各模块聚焦于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深化,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吸纳专业知识,也能够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让他们有机会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索,比如设立基础理论模块、进阶编程技巧模块及故障诊断维修模块等,每模块均设定清晰的学习成果与评估标尺。再者,融入企业规范是保证课程内容贴合行业实际需求的关键举措。通过与产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洞悉企业在技术革新、工艺流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实时诉求与前沿趋势,适时调整并完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紧随行业标准。具体而言,可邀请企业界工程师协同参与课程设计,共商教学大纲;或周期性安排学生赴企业实地见习,亲历真实工作场景,提升对行业的认知度与适应力。综上所述,经过此番优化的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学生全面成长的多元需求,又能为他们顺畅过渡至职场生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奠定稳固的基石。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的教学策略对于增强教学成效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首先,采取项目导向型学习模式,该模式围绕具体工程项目或任务构建教学活动框架,引领学生积极投入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执行、反馈的全方位实践,这不仅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化内化,还锻炼了他们应对实际挑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其综合素养。举例来说,可以规划一批紧贴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项目,比如数控加工中心的系统性优化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优化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中历练,有效累积实战经验。

其次,案例教学法构成了教育领域内的另一种关键策略,它借助精选的工业实例进行透彻剖析,引导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如何在职场实践中得以践行。此法有效地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促成了学生更深层次的吸收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举例来说,可采纳若干经典数控加工的实例,诸如高精密度零部件的制造流程、复杂曲面程序设计的技巧等,经由详尽解构这些实例,使学生熟悉在多样情境下采取的加工策略及技术核心,从而增强其动手操作的效能[3]。

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集成网络资源以实现学生在课程前对理论内容的预习,而课堂时间则着重于实践演练与互动沟通。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还增强了学生自我驱动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育者可编制或挑选优秀的在线课程资料及视频教程,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进而在课堂上借助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即时问答等多种形式,助力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结语: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动教育教革深入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策略。通过系统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创新教学手法、强化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及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设稳固的基石。此外,这一模式为确保我国制造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佟克伟.高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1):40-43.

[2]盛湘.高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9,17(16):121-122.

[3]许珂.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数学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