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徐道红
六安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教育部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方面,这些素养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又回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在实际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往往停留在知识点的掌握与解题技巧的训练上,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多维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多重价值。它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传统教学过度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与思维品质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发展性和多元性,能够有效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能力与思维的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不仅在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上获得提升,更能在问题意识、逻辑思维、建模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锻炼。基于素养的评价体系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潜力,避免“唯分数论”,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发展空间[1]。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一)课堂教学中的嵌入式评价
课堂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场所,是学生知识建构、思维碰撞与能力养成的主要平台,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首要环节便是将评价自然融入课堂全过程,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动态机制。嵌入式评价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检测模式,它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基于实时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够使学生在不断获得反馈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嵌入式评价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给出正确答案,更注重其解题思路、推理过程和表达的逻辑性。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路径和解题策略,教师可以判断其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等核心素养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小组合作讨论是另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在交流与争辩中展现出的问题意识、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可以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角色,既要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也要通过针对性提问或适度挑战,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瓶颈。课堂教学中的嵌入式评价既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养导向教育理念的关键举措。它打破了传统评价的结果性与单一性,通过注重过程、关注思维、强调反馈,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思、以评促教”的目标。只有在课堂中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嵌入式评价,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创造持续而有效的支持环境[2]
(二)作业与考试的多元化改进
作业与考试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知识理解与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评价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需要在作业与考试设计上进行多元化改进,使其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的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能力提升及潜力发展。在作业设计方面,多元化改进应注重任务的层次性与开放性。作业应能够体现知识理解、逻辑推理、数学表达、问题解决及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维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入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优化策略,并在反复实践中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批改与反馈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运用,通过有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形成持续改进的学习循环。在考试改革方面,多元化改进不仅体现在内容形式的调整,更强调评价理念的转变。考试应兼顾知识理解、能力运用和思维发展,重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同时,可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轨迹与能力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也应从单纯的分数向多维度能力指标延伸,涵盖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使考试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未来,高中数学教学应不断深化评价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和综合性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以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中双 . 高中数学课堂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实践探究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4,(18):56-57+67.
2. 贺勇 . 以评为教——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2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