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托育服务的调查研究

作者

鞠红霞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问题提出

2023 年 1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总数为 956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77‰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60%o 。人口的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使得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态势 [1]。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的少子化问题,托幼一体化的提出是有效减轻家庭抚育人力负担,助力提升人口增长率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鞍山市为研究区域,调查了解当前幼儿园托育服务的开展状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托幼一体化进程,提前规避托幼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鞍山市分别随机对家长发放托育需求调查问卷以及对举办了托育服务的幼儿园中的教师发放托育一体化服务调查问卷各 300份。同时分别选择10 名家长和园长进行深入访谈。

(二)研究方法

在整理分析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自编《鞍山市 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鞍山市托育服务现状调查问卷》。《鞍山市 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分为 : 家庭的基础信息和托育需求状况。《鞍山市托育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托育服务现状两部分内容。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0-3 岁婴幼儿托育需求

1. 社会托育需求较高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对鞍山市调查的 300 个家庭中,有 253 个家庭有托育需求,占比 84.3% 。可见 0-3 岁婴幼儿的托育需求较为强烈。在这些有托育需求的家庭中, 86.7% 的家长有意愿让孩子到托育机构进行托育, 13.3% 选择家庭中父母或隔代抚育。选择托育形式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其一,教育观念的影响。选择社会托育的家长普遍对社会托育机构的认可都较高。认为托育机构中的教师更为专业,能够为婴幼儿提供科学化托育服务。其二,家庭托育人力因素。在这些选择社会托育的家庭中绝大多数是二孩或者三孩家庭,往往由于祖父母的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实现隔代抚育,只能选择社会托育机构。其三,经济条件的限制。调查中得知,月收入8000 及以下的家庭多数会选择家庭托育。

2. 家长在托育服务需求上,更侧重对高质量的期待

调查显示,婴幼儿社会托育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家长们认为安全状况( 98.6% )最为重要。其次是收费价格( 95.2% )、保教环境( 91.1% )及教学水平( 91.2% )。再者是离家距离( 89.5% )、教师资格( 79.1% )、教育内容( 76.2% )、园所规模( 69.5% )。可以看出,家长们期待有一个有安全保障、价格合理、保教环境优良、教学水平优质的社会托育机构。

(二)存在的问题

1. 家长教育观念滞后

实践调查发现,家长们一方面认为婴幼儿年龄较小,不具备学习能力,谈不上教育,更没有必要进行专业化教育,保证其身体健康便可。另一方面认为婴幼儿抚育经验更加重要,社会抚育机构中绝大多数是年轻教师,本身抚育经验较少,而祖父母的抚育经验更为丰富,因此选择家庭抚育。正是由于家长存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孩子语言发展滞后、习惯养成存在问题、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等,影响健康成长。

2. 一体化托幼机构托育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的托育机构中普遍存在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首先在师资水平方面,一体化托育机构中包括 0-3 岁婴幼儿群体,但是目前托育机构中的教师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均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明显存在教育对象不一致的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教学方面,一体化托育的提出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年龄由原来的3-6 岁延展为0-6 岁,但实践中未能在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方面有所变革;再者保育质量方面,目前一体化托育机构中的保育质量也依然沿袭以往的保育模式,未进行相关调整,因此存在针对性不足的情况。

3. 缺乏监管和资金扶持

调查发现,当前托育服务缺乏相关的监管制度,导致托育机构服务没有统一化、标准化的定价,因此出现了托育机构收费标准不一的情况。同时由于教育部门监管不严导致部分托育机构中存在师资无任职资格、课程设置过多、活动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除了科学有效的监管,资金扶持也是托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相比,目前我国各地尚未建立 0-3 岁婴幼儿教保服务的财政投入与经费保障机制。资金投入仍以家庭承担为主,政府财政专项支持较少[2]。

四、建议

(一)家长转变观念,实现科学育儿

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家长育儿交流会的形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父母、祖父母分享育儿经验,提升家庭育儿质量;其次,邀请较有影响力的育儿专家开展科学育儿专题讲座,就家长在家庭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给与科学化建议,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科学性;再者,积极发挥托育机构的社会功能,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做好家园合作,充分发挥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教育功能,实现科学化育儿。

(二)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衔接

加强师资建设体现为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方面。在职前培养方面,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应丰富课程体系,增设0-3岁婴儿保教相关课程,适应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需求;在职后培训方面,培训内容应更有针对性,既要补充0-3 岁托育知识,强化“向下”保教能力,同时提升 0-3 岁与 3-6 岁婴幼儿保教衔接能力。同时培训形式也应多元化,将理论学习、实践演练以及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实现广覆盖、科学化培训。

(三)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质量评估与监管

发展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是必要前提。一方面要将 0-3 岁婴儿保教与3-6 岁幼儿保教共同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不断增加对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发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质量评估与监管也是托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关法规,完善制度保障;其次不同政府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同时加强沟通,做好托幼一体化机构的指导与监督;再者建立标准化的托育评价体系,强化评价过程性、日常性质量监督机制[3]。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话[DB/OL].(2023-2-28)[2024-3-25].https://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301/t20230118_1892285.html

2. 庞丽娟 , 王红蕾等有效构建我国 0-3 岁婴幼儿教保服务体系的政策思考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10.

3. 郭玲, 刘勇.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教育研究 ,2024(4):19-22.

[作者简介 ] 鞠红霞(1980-),女,辽宁朝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 基金项目 ] 鞍山师范学院 2024 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托育服务的调查研究—以鞍山为例(项目编号:25kyxm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