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策略

作者

彭兴红

北京市日坛中学 100020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容易出现课堂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割裂的情况,教师关注点主要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学生则倾向于应试导向,对于语言缺乏深刻的理解与创造性的表达。此种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学生阅读水平进步缓慢且写作思维单一,知识不能实现有效的迁移和自主表达,“教—学—评”一致性注重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及评价标准的协调发展。

一、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阅读与写作的互动

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着重于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在课堂上,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还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和思路。实际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归纳,从而将所学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表达,以此实现阅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时,可以有目的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法,提升自身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在这种互动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和参与度。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读写共生课堂既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借助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创造表达能力 [1]。读写共生教学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在不断分析、提炼和表述的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学生在理解文本文化内涵、掌握写作表达技巧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满足日后继续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读写共生策略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按照“教-学-评”一致性读写共生策略,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核心素养指向,使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与思维能力有机整合。教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认知层次的不同,能力和水平上的高低差距,科学合理地实施分层,既要符合基础较弱学生的认知需求,也要符合较高程度学生的探究需求,设定的目标需要具有具体性并易于实现,既要侧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取,也不能忽略学习方法、思维策略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师才有可能引领学生在课堂内积极投入,潜心探索,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与评价环节便能够建立起实际联系,从而达成读写共生策略总体目标。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的目标有:一是通过对文章意象、情感的分析,提高学生文本分析的能力;二是通过对文章描写方法的学习,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可以设定基础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和高水平学生应超越的目标。基础学生达到:把握文章主旨、语言特点;高水平学生达到:深度分析并创新表达。这样科学地设计目标,教师在后续开展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阅读时有所积累,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将课堂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融为一体。

(二)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尽管生活看似平凡,实则蕴藏着无数宝贵的写作资源。教师要巧妙布置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发读书,仔细分析文章并提取信息,还要亲身进行写作实践,更要加强思维训练并掌握运用的方法。学习活动具有多元层次性,既有自主探究,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确保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深化体会 [2]。在科学设计学习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连贯性,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主动性、参与感,并能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确保读写共生策略能够顺利实施。

例如,高中语文统编版《雷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先让同学们自主阅读剧本片段,找出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戏剧的冲突等内容,然后将大家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读到、了解和分析的内容,接着一起理清人物关系、概括主要情节、梳理主题线索。最后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把自己读到或看到的内容写下来,可以是人物分析,也可以是场景描写。将读到的内容写出来就是一种迁移,用语言表达所了解的内容就是写作。这样通过自学探究,议论交流,写作表达的多种活动,学生们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体会理解故事内容,提高自己的说话写话水平,把课文读懂了,也就完成了学习的目标要求。

(三)评价体系设计策略

按照“教-学-评”一致性读写共生策略,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将其同教学目标及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以此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展开全面检测,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结果上。也要考虑过程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状况、文本剖析能力、写作表述以及思维策略应用情况,要让评价手段丰富多样,教师评价、同伴之间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方式都要运用进来,评价需形成一种动态反馈体系,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停地修正策略。改进方法,科学地设计评价体系有助于表明学习目的,加强学习引导,还能够激起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为读写共生策略的推行提供持续助力。

例如,高中语文统编版《祝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小说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理解中的分析笔记、课堂讨论参与度和小组合作表现;同时,通过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撰写的人物评论或情节改写作业进行评价,考察其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深度。评价方式可结合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形成多元化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提升表达与分析能力,实现读写共生策略的有效落地与课堂目标的全面达成。

结论:

基于“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策略,很好地促进了阅读与写作的双向互动,实现了教学目标、学习行为与评价的整合,从实际效果看,该策略既改善了学生的语言及思维状况,又激起他们自主学习及革新表述的自觉性。将来,高中语文教学要不断深化读写共生的概念,结合信息技术与各类评价方法,持续改进课堂规划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达成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终身学习与各方面发展打造根基。

参考文献:

1. 穆显跃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策略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5):46-48.

2. 任春霞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策略 [J]. 教育 ,2025,(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