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实”为本: 中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经验

作者

吴健柏

恩平市郁文中学

引言

当今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几乎成每个中学生必备物品,手机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便利,带来的问题也愈加显现,影响学习、扰乱作息、沉迷网络等已成为学校管理难题,许多学校尝试采取各种管理手段规范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已有一定措施出台,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在中学生手机管理背景下,探索目前管理措施实施现状,分析家校合作对手机管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手机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一、中学生手机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手机已是现代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手机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工具,但其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在学业成绩提升和身心健康维护这两方面尤为突出,手机带来的社交压力与网络诱惑,往往会让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没办法专心投入学习,进而导致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外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干扰日常正常作息,造成生物钟出现紊乱,直接影响到第二天在校的学习状态,更为严重的是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让学生出现社交孤立问题与心理健康困扰,尤其是在同龄人之间的社交比较过程中,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剧。

当前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手机的管理仍缺乏系统规划与科学方法,很多学校只是在表面形式上规定学生禁止在校园范围内使用手机,却没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真正解决手机给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允许携带手机,但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在手机使用与管理方面的行为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家长对孩子手机管理的主动参与程度较低,家校之间缺乏常态化的有效沟通和紧密配合,导致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始终没能形成高效的协同合力,如何通过优化具体管理措施和加强家校深度合作,帮助学生规范日常手机使用行为,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有效手机管理策略的实践与成效

在中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里,学校会通过制定明确且合理的使用规则,为学生使用手机划定出清晰的边界范围,学校明确规定学生在上课期间必须将手机彻底关机,之后交由班级统一收纳保管,这一具体措施能有效避免手机在课堂上对学生造成的各种干扰,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到了课间休息时段,学生可短暂使用手机,但使用范围仅限定在必要的联系沟通和查询学习资料等用途上,严格禁止用手机开展游戏、社交聊天等娱乐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实际需求,又能避免手机变成学生课间消遣的工具,进而保障课间休息的良好秩序与实际效率。

学校与家庭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及重要性,家长会中剖析实际案例、邀请专家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对青少年学业进步及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些活动增强家长对学生手机使用问题的重视,也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助力家长在家有效监督和引导孩子手机使用行为,学校构建家校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沟通,为家长与教师提供便捷渠道,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期间的手机使用情况,双方依托这些信息,共同制定符合每个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手机管理计划。针对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学校与家庭联手设定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上限,实施定期检查与反馈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健康合理的手机使用习惯,学校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减少对手机娱乐功能的依赖,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也用于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助其自觉树立正确手机使用观念,综合措施旨在创建利于学生个人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过程中学校与家庭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确保每个孩子在安全健康环境中茁壮成长,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不仅限于解决手机管理问题,还延伸到更广泛领域,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全方位合作模式有助于形成强大教育合力,为孩子们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手机管理规则的认同感和自觉性,主题班会围绕手机使用展开讨论,演讲比赛中选手分享真实体验,主题征文里学生写下自身感悟,这些活动深入探讨手机使用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双重影响,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被鼓励结合日常作息、学习任务自主设计个人手机使用计划,在班级内逐人分享方案细节,交流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遇到的问题。此类互动不仅提升学生对合理使用手机重要性的认知,还在交流碰撞中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发展。学校专门设立由各班学生干部组成的监督小组,成员按排班负责校园内教学楼、操场等区域的日常巡查,及时提醒同学遵守手机使用规定。这些学生干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履行监督职责,一旦发现有同学违反规定使用手机,便主动上前进行友善提醒,耐心协助纠正不当行为,此举有效强化学生间的自律意识,在校园里逐渐形成相互监督、共同遵守规则的良好风气,这种做法还进一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晰感受到集体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与倡导,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手机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同学一起共同维护课堂、自习课等场景下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案例如某位学生通过参与监督小组的日常工作,不仅在自我约束中提高自身的纪律性,还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激发起帮助他人养成良好习惯的热情,这样的积极转变无声地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位同学。

实践有效手机管理策略,学校规范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成效显著,学生课堂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学习成绩亦有不同程度进步。学生作息时间更规律,身心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家校合作加强,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两个环境中均能获得一致手机管理引导,良好教育合力就此形成。

结语

中学生手机管理制定明确规则并推进家校紧密合作,有效规范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提升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课堂注意力集中、作息规律恢复,直观体现管理措施的积极成效,未来需持续优化这类策略增强教育活动多样性与针对性,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技术进步与社会变迁背景下,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支持青少年全面发展以迎接未来挑战。不断调整完善管理机制,可确保每个学生在安全健康氛围中成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赢,这一过程中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模式,将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梅 , 王文君 . 中学生手机管理策略与实践研究 [J]. 教育学研究 ,2023,35(6):112-115.

[2] 张凯, 刘婷婷. 家校合作在中学生手机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教育管理 ,2023,42(4):96-100.

[3] 李艳 , 陈志强 . 中学生手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J]. 教育科学 ,2023,34(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