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杨星
湖北孝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孝感 432000
1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特点
1.1 可视化
BIM 技术能够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将建筑项目的各个构件和系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与传统的二维图纸相比,这种可视化模型使造价人员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建筑结构和设计意图。例如,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通过可视化模型可以直接观察到各个构件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关系,避免了因图纸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计算错误。同时,在项目沟通和协调中,可视化模型也能够让不同参与方(如业主、设计师、施工单位等)更直观地了解项目情况,减少信息传递误差,从而更准确地进行造价估算和控制。
1.2 模拟性
BIM 模型不仅可以模拟建筑项目的外观和空间布局,还能对建筑的各种性能和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造价控制方面,施工进度模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 BIM 模型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这有助于造价人员准确估算各阶段的成本,合理安排资金投入。此外,还可以进行成本模拟,预测不同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下的工程造价,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例如,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可以通过成本模拟比较不同材料的价格、性能和使用寿命,从而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材料。
1.3 协同性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多个参与方和多个专业领域,如设计、施工、采购等。BIM 技术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使各方能够在同一模型上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例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变更时,可以实时更新 BIM 模型,造价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变更信息并重新计算造价。同时,施工单位可以根据 BIM 模型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和资源调配,采购部门可以根据模型中的材料信息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这种协同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而导致的造价失控问题。
1.4 动态性
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如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等。BIM 技术能够实时反映这些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过对 BIM 模型的实时更新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调整造价控制策略。例如,当发生设计变更时,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变更部分的工程量和费用,并更新整个项目的造价估算。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
2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要点
2.1 模型构建与数据整合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控工作中,BIM 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其核心应用要点在于:一是要着力抓好精准化模型构建这一基础性工作,二是要切实强化数据整合这一关键环节。具体而言,就是要系统全面地收集建设项目涉及的设计图纸、地理信息、材料规格等多元化数据资料,依托专业化的 BIM 软件平台,科学构建与工程实际高度吻合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建筑结构的几何形态特征,更能有效整合各类非几何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材料价格参数、施工工艺标准、设备性能指标等重要技术数据。在工程构建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确保后续造价分析工作科学可靠的重要前提。以建筑墙体建模工作为例,在严格把控尺寸定位和空间布局的同时,更要全面细致地录入墙体施工所涉及的砖块、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品牌规格、技术参数及市场行情数据,从而为造价核算工作提供精准详实的基础依据,确保成本计算结果真实反映工程建设实际投入。
2.2 造价估算与成本预测
依托科学构建的 BIM 模型体系,可高效精准地开展工程造价估算工作。BIM 软件系统能够智能化计算模型内各构件工程量,并综合预录入的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关键数据参数,迅速形成初步工程造价估算报告。相较于传统手工计算模式,该技术显著提升了造价估算的工作效率与数据精度。同时,充分发挥 BIM 模型的动态特性优势,可对各类设计方案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的成本模拟与比选分析,为工程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建筑设计规划阶段,设计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对 BIM 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科学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层数、外立面材质等核心指标。通过该数字化手段,相关造价数据将实现即时动态更新,为决策层提供直观清晰的造价影响分析,从而助力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规划设计决策。同时,基于历史项目数据库及市场行情波动趋势分析,BIM技术可对项目未来成本支出进行精准预测,预先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预案,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3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BIM 技术作为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手段,能够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与精细化管控。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BIM 模型进行科学关联,构建精准的施工进度模拟系统,可全面直观地呈现各施工阶段所需资源投入及费用支出情况。施工管理人员可依托模型数据,科学规划材料采购计划与人员调配方案,切实杜绝材料浪费现象,有效避免人力资源闲置,从而达到成本管控的目标。同时,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优势,构建多方协同平台,确保各参建单位能够实时沟通、高效协调,及时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变更事项。当发生设计变更或施工方案调整时,BIM 模型能够快速响应、精准更新相关数据,并自动测算变更对造价的影响程度,为变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通过建立施工现场实时数据采集机制,对材料使用量、人工工时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并与 BIM 模型中的计划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及时发现成本偏差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纠偏措施,确保项目造价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4 竣工结算与成本分析
在项目竣工阶段,BIM 技术可以为竣工结算提供准确、完整的依据。由于 BIM 模型记录了整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信息,包括所有的变更和调整,因此可以直接根据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工程量的核算和造价的结算。与传统的竣工结算方式相比,减少了人工核算的工作量和误差,提高了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BIM 技术对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分析哪些环节的成本节约效果显著,哪些环节出现了超支情况及其原因。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造价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不断提升企业的造价管理水平。
3 结语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展现了其强大的功能和显著的优势。通过可视化、模拟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等特点,BIM 技术不仅提升了造价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还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从模型构建与数据整合到竣工结算与成本分析,BIM 技术贯穿了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未来,随着 BIM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其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企业应积极推广和深化 BIM 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造价管理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行业应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为 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璇 .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 BIM 技术的应用 [J]. 中华建设,2025,(07):71-73.
[2] 钟玲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5,(0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