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

作者

刘甜甜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八中学0625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了“整本书阅读”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了整本书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逐步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并“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核心主导,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探究性、真实性问题展开学习活动,构建起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整合阅读资源,推动学生将文本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联结,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同时丰富学生的深度阅读体验,跨学科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能搭建起文本与多学科知识、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桥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主动探究意识,为破解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学科边界固化、阅读与生活脱节等问题提供可行路径。

一、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一)语文学科优先原则

以文本解读为核心,避免因学科融合弱化语文阅读本质,例如设计《西游记》跨学科项目时,需围绕“分析人物成长轨迹与‘取经精神主题内涵”展开,所有学科任务均需服务于这一核心目标;跨学科活动中需嵌入阅读方法训练,如结合历史学科探究《水浒传》北宋社会背景时,同步指导学生“通过背景资料佐证文本中‘官逼民反’细节”的阅读技巧,确保语文能力培养不缺位。

(二)学科融合适切原则

根据阅读类型选择适配学科,保证融合的合理性,如学术性散文《经典常谈》可融合历史学科梳理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搭配美术学科绘制经典典籍思维导图;外国小说《简·爱》可结合美术学科设计人物主题电影海报,融入音乐学科为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选配乐,同时要依据初中生认知水平控制融合深度,初一侧重“ 1+1 ”基础融合,如《朝花夕拾》搭配美术学科绘制童年生活插画;初三可尝试“ 1+2 ”复杂融合,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结合物理、生物学科分析环境对人物意志的影响。

(三)实践体验导向原则

需设计可落地的真实实践任务,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联结,如《论语》跨学科项目可设置“校园礼仪方案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书中“仁”“礼”思想,解决校园交往中的礼仪问题;跨学科探究需形成可展示的成果,例如《红星照耀中国》项目中,学生需整合语文撰写的革命景点介绍文案,与地理学科绘制的红色研学路线图,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指南,让阅读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内容。

二、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

(一)项目准备:文本解构与学科关联

系统梳理名著的核心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主题思想及文化背景等,为后续跨学科融合奠定基础,以《骆驼祥子》为例,需重点拆解“祥子三起三落”的关键情节,明确“社会黑暗对个体理想的吞噬”这一核心主题,同时梳理祥子、虎妞等主要人物的性格转变轨迹,以及民国时期北平的社会风貌背景。

在拆解核心要素后,需针对各要素匹配适配的学科,建立“文本要素—学科”的关联体系。如“祥子生活的北平环境”可关联地理学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绘制民国时期北平的地理地图,标注祥子拉车途经的主要地点;“祥子经济状况变化”可关联数学学科,让学生统计祥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收入、支出及积蓄变化,用数据表格呈现其经济状况与命运的关联,通过学科关联让文本要素更具象化。

(二)项目实施:任务设计与支架搭建

围绕文本核心目标,构建“文本解读→学科实践 $$ 成果整合”的阶梯式任务链,确保跨学科任务层层递进、衔接紧密,以《简·爱》为例,首先设计语文文本解读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简·爱在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等不同场景的成长轨迹,分析其“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人物特质;接着开展学科实践任务,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为简·爱成长的关键节点(如反抗表哥、离开桑菲尔德)设计主题插画,用视觉语言呈现人物情感与情节冲突;最后设计融合任务,要求学生为每幅插画撰写文字解读,将美术创作与语文表达结合,深入阐释插画所体现的简·爱精神内涵。

教师需为学生提供适配的学习支架,降低跨学科任务的难度,如历史学科探究《论语》的春秋时期背景时,提供空白的“历史时间轴模板”,标注关键时间节点提示学生补充史实;数学学科统计《西游记》中不同类型妖怪(如自然精怪、神仙坐骑)的数量时,提供“数据统计表模板”,明确统计类别与填写要求,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跨学科任务。

(三)项目收尾:成果整合与多维评价

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的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兼具语文内涵与跨学科特色的整体作品,避免成果碎片化,以《水浒传》项目为例,最终整合的成果可定为“梁山英雄文化手册”,手册需包含多学科成果:语文学科层面,学生撰写的梁山英雄小传,需结合文本细节分析武松、林冲等人物的“忠义”特质;数学学科层面,制作的英雄主要事迹频次图表,统计不同英雄“打虎”“劫富济贫”等事迹的次数;美术学科层面,设计的手册封面与英雄人物插画,用视觉风格展现梁山英雄的豪迈气质,通过整合让成果形成完整的文化解读体系。

教师可构建“语文 + 跨学科”的双维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全面客观,如评价《简·爱》主题海报时,语文维度需考查海报文字是否准确体现简·爱的人物性格与文本主题,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跨学科维度(美术)需考查海报构图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契合人物情感基调,通过双维评价既关注语文核心能力,也重视跨学科实践效果。

三、结语

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以语文文本为根基,通过适配的学科融合与可落地的实践任务,让整本书阅读从单一的文本解读,转变为联结多学科知识、关联生活实际的深度探究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文本内涵,还能在探究过程中锻炼知识整合与实践应用能力,推动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也为教师开展“语文 + 多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框架。

教师在实践中,需始终坚守语文本体,根据名著特质与学生认知水平,科学设计跨学科任务与学习支架,重视成果整合与多维评价,让跨学科融合真正服务于阅读深度的提升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信随着这类设计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与优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将逐步走出浅表化、孤立化的困境,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助力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宋莹莹 . 新课标指引下的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35):17-19.

[2] 张双美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简·爱》为例 [J]. 文教资料 ,2024(18):146-148+156.

[3] 史晓松 . 以《论语》为例谈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模式 [J]. 中学语文 ,2024(12):27-29.

[4] 张恒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3):69-73.

[5] 李雪静. 开展项目式学习, 推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以《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3(40):37-39.

姓 名: 刘 甜 甜,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族, 身 份 证 号 码:130982199004050923,出生年月:1990.04,籍贯: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新华路办事处,学历:本科(河北大学新闻系),职称:中小学二级,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八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邮编 :06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