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立体绘本中的英雄形象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策略
李兴娟 李莹 李乐雯 李文 刘嘉俪 刘璐
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幼儿阶段是道德情感启蒙的重要时期,其认知发展依赖于具象化、可感知的教育载体。红色立体绘本通过立体画面与互动性设计,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英雄人物的勇敢、奉献等品质,使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幼儿可观察、可体验的具象内容。此类绘本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还能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其理解团结、责任等价值观。因此,如何将绘本中的英雄形象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结,进而促进道德情感的内化,是幼儿德育实践中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一、红色立体绘本中英雄形象对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价值
红色立体绘本通过立体化的视觉呈现与互动性设计,将英雄形象具象化为幼儿可感知、可探索的对象,符合其直观思维特点。绘本中的英雄人物以勇敢、奉献、团结等品质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传递正向价值观,如守护集体的责任感、面对困难的坚韧精神等。幼儿在触摸、观察与模仿中,能够自然地与英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理解“善”与“恶”“责任”与“担当”的初步内涵。同时,英雄形象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核,为幼儿提供了文化认同的起点,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家国情怀的朴素认知[1]。
二、基于红色立体绘本中的英雄形象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策略
1. 创设沉浸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在红色立体绘本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的立体动态设计,利用光影、音效与情景化语言,营造身临其境的故事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模拟英雄人物所处的环境,引导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触摸互动与想象代入,直观感知英雄面临困境时的勇敢抉择,帮助幼儿突破抽象概念的认知局限,在情感共鸣中初步理解奉献、担当等品质的意义,为道德情感的萌芽奠定基础[2]。
以红色立体绘本《小英雄王二小》为例,教师应提前布置环境,利用可拉伸的立体山坡模型展现王二小放牛的山谷,配合音响播放鸟鸣与马蹄声,营造静谧与危机交织的氛围。教师手持绘本,用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敌人来了,王二小心里害怕,但他想起乡亲们还在山洞里躲着……”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触摸绘本中可活动的“牛群”纸偶,提问:“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带着敌人往哪里走?为什么?”接着,教师缓缓拉开绘本中的“悬崖”立体机关,展示王二小牺牲的场景,同步播放悲壮的音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看,王二小的手紧紧抓着牛绳,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觉得他为什么这样做?”最后,教师打开绘本尾页的“红星勋章”立体折页,用温和的语气总结:“这颗红星代表着勇敢和守护,我们身边也有像王二小一样保护大家的人,比如消防员叔叔、警察阿姨。”帮助幼儿在具象情境中理解“牺牲小我、守护集体”的英雄精神。
2. 设计角色体验,引导行为模仿
为了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可以围绕绘本中的英雄形象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模仿英雄的典型行为,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例如,在游戏情境中设置“合作闯关”或“互助任务”,鼓励幼儿在对话、协作中实践团结、友善等品质,从而强化幼儿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并通过正向行为反馈,逐步引导其形成内在的道德认同。
以红色立体绘本《鸡毛信》中海娃送信的故事为例,教师展示绘本中可抽拉的“鸡毛信”立体道具,向幼儿说明任务:“今天我们要像海娃一样完成‘秘密任务’,需要绕过‘敌人’的关卡把信送到‘八路军营地’。”随后,教师布置活动场地:用泡沫垫模拟“山坡”,悬挂铃铛作为“警戒线”,并放置绘本中可翻页的“路线图”立体机关。教师分发任务卡片,提示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细节:“海娃遇到危险时把信藏在羊尾巴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藏?”在幼儿尝试用布偶羊道具藏匿“信件”后,教师引入合作规则:“敌人可能会抢走信件,需要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假装放羊,一个观察路线,互相提醒避开危险。”过程中,教师用绘本中的台词鼓励幼儿:“海娃说‘一定要完成任务’,你们遇到困难时会放弃吗?”活动尾声,教师引导幼儿将“鸡毛信”投入营地信箱,并展开绘本末页的立体红旗,强调:“这面红旗能胜利,是因为每个人都像海娃一样坚持到底。”通过具象化任务,教师将“责任感”“机智”等品质融入游戏,使幼儿在行动中自然习得英雄精神。
3. 协同家园共育,促进品德内化
随着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协同价值的凸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家园联动的实践活动,延伸绘本中的品德教育。例如,发放“英雄行为记录表”,鼓励家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绘本传递的价值观,并通过照片、绘画等形式记录分享。园所定期组织集体讨论与展示活动,将家庭实践与课堂教育相联结,从而帮助幼儿将道德认知转化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实现品德教育从“知”到“行”的深度内化[3]。
以红色立体绘本《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送盐的故事为例,教师需设计为期两周的家园共育活动。教师首先在班级群发布亲子任务:“请家长与孩子共读绘本,讨论冬子为什么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生活中,我们遇到难题可以怎么解决?”同时发放“智慧小英雄”记录册,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完成三项实践:1. 在家帮助大人解决一个小问题;2. 用绘画记录“我的勇敢时刻”;3. 与父母合作制作简易“送盐”道具。教师定期在园内展示家庭作品,如将幼儿绘制的“勇敢瞬间”贴于主题墙,并播放家长拍摄的实践视频:“看,这位小朋友学冬子用围巾包住‘盐罐’,他说‘要保护重要的东西’。”此外,教师组织集体讨论会,以绘本中的立体“红星”道具为引子提问:“冬子的红星代表勇气,你们觉得什么行为能获得小红星?”最后,教师将幼儿在家园活动中积累的“红星贴纸”制作成立体荣誉树,总结道:“每一颗红星都是你们用行动换来的,就像冬子一样,小小的力量也能做大事。”通过持续的家园互动,教师将绘本中的英雄精神转化为生活化、可延续的品德养成路径。
结束语:
色立体绘本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幼儿可感知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情境沉浸、角色体验与家园协同等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在互动中理解奉献、责任等品质的内涵,促进道德认知向情感认同与行为实践的转化。此过程不仅为幼儿品德发展提供了具象化支持,更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了红色文化的种子,为其未来价值观的塑造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子杰 . 巧用儿童绘本激活审美创造——绘本与幼儿美育课程融合的策略探索 [J]. 文科爱好者 ,2025,(03):242-244.
2. 刘堂平 . 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策略探索[J]. 教育界 ,2024,(34):95-97.
3. 贺伦铃 . 观看英雄动画片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 [D]. 西南大学 ,2023.
作者简介:李兴娟 2003年02月-,女,甘肃白银人,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