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
高静雯
集安市第一中学
引言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新高考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路径、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和未来社会的需求。
一、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新高考改革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计算与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能够系统性地分析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建模能力则鼓励学生将数学工具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推动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此举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性、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中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高考政策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原理应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将数学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新高考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他们在团队中交流和碰撞数学思维,从而提升数学理解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应对新高考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境与挑战
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境首先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许多数学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单一问题的解答,忽视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学业成绩提升,但并未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在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情况下,单纯的应试教育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更新滞后,缺乏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系统理解和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严重滞后。
当前数学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也是制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源的匮乏,极大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传统的教学环境往往限制了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多样性,学生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数学工具和应用实例,无法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和乐趣。这种局限性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妨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部分学校和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辅导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如何突破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环境限制,创造更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条件,成为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数学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侧重于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数学考试大多集中在解题技巧和知识点的记忆上,而对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如何创新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的考察较少。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了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也因此陷入了“学科知识—考试—分数”的单一教育模式中,缺乏真正的思维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如何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为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倡导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等更为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够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项目导向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数学项目或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理论,进行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折扣、交通流量等,从中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将更多具有实际背景的数学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融入课堂。通过结合数学与物理、化学、经济等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或者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处理能力。这样的跨学科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应当通过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来考察,不仅仅依赖单一的笔试成绩。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项目展示、个性化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素养。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全面提升其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语
本文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强调了数学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推理、建模、问题解决等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新高考的实施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推动了数学教学的深度变革,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辉 , 赵明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挑战与对策[J]. 数学教育研究 ,2023,45(3):112-118.
[2] 王芳 , 高志明 .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探析 [J]. 教育学术月刊 ,2024,40(5):76-82.
[3] 张梅 , 李瑞 . 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37(4):101-106.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现状与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G24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