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

廉亚伟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面临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力量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亟需通过绩效评估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基于此,开展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不仅是落实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强调利用意识形态建设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撑,有效推动企业实现政治属性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理论指出,科学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组织行为效率,激励员工实现目标。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制度化、规范化手段提升公共部门治理效能,为国企构建可操作的思想政治工作绩效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上述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制度设计与实践路径的方向。

2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与目标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坚持导向性、全面性、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导向性要求指标体系能够体现政治标准、价值引领和实践成果的有机统一;全面性强调覆盖内容、对象、方式和效果的多个维度;客观性则要求数据真实、过程透明、标准统一;可操作性体现为便于实际落地与持续改进。绩效评估的目标不仅在于考核结果的呈现,更在于通过评估发现问题、优化机制、激发动力,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3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3.1 指标体系结构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构建“目标—维度—指标”三层结构,保证评估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层级分明。在第一层级,目标层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评价方向,突出政治建设、思想引领、组织保障、队伍建设和工作实效等核心内容。在第二层级,维度层根据目标层进行细化,设定政治引领、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党建融合、阵地建设、员工思想状况掌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精神文明创建等多个功能模块。在第三层级,指标层则具体列出可操作的评估项目,包括中心组学习开展次数、专题教育覆盖率、员工思想动态调研频次、舆情处置及时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典型案例数量、员工参与率、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转化成效等,确保评估工作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3.2 指标权重设置与评分方法

指标权重设置应根据各评估维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作用和重要程度进行科学分配,突出政治导向、注重实际成效。政治建设类指标应赋予较高权重,体现国企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理论学习与宣传教育类指标权重居中,强调思想引领与教育覆盖的广度与深度;队伍建设与组织保障类指标权重适中,体现基础保障作用;工作实效与成果转化类指标应占有一定比重,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地成效。评分方法应采取“定量 + 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定量指标以统计数据、活动记录、反馈问卷等为依据,采用百分制评分;定性指标则由考核小组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座谈、材料审核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为保证公平公正,评分过程中应引入多方参与机制,设立内部评价、上级审核与员工反馈三重评价渠道,并明确扣分项和加分项,增强评估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3.3 考核周期与频率

考核周期与频率的设定应契合国企实际运作节奏,体现过程管理与结果导向的统一。年度考核应作为基本周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成效进行系统评价,涵盖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专项任务落实情况等内容。季度考核作为过程监控机制,聚焦阶段性重点工作、活动落实情况及舆情动态管理等,起到预警与调整作用。专项考核则应根据上级部署或突发情况适时开展,如对意识形态风险事件处置、重大主题宣传策划等工作的专项督查。常态化数据收集与动态监测机制应贯穿全年,依托信息化平台定期更新相关数据,为阶段性评估和年度总结提供支撑。

4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的实施路径

4.1 制度建设与组织保障

制度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落地的基础保障。国有企业应制定涵盖目标设定、指标管理、考核流程、结果运用等内容的配套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操作规范和奖惩依据。党委应作为主责主体,统筹部署绩效评估工作,将其纳入党建责任制和党管干部制度体系。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工会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强化协同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专责机构应承担日常评估组织实施职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定期接受业务培训,提升评估能力与专业水平。考核程序需严格规范,涵盖任务布置、数据收集、材料审核、评审反馈等环节,并建立复核与申诉机制,保证评估过程公开、透明、公正。

4.2 积极应用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平台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效率与精度的重要工具。国有企业应依托内部办公系统,建设集数据采集、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结果呈现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绩效评估的标准化与智能化。平台应具备指标填报模板、在线评分工具、实时数据展示、趋势分析报表等功能,便于多部门协同操作与多层级数据共享。思想动态采集可采用员工问卷、小程序反馈、在线访谈等形式实现自动归档,形成量化依据。评估结果可自动生成分析图表,辅助管理层快速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状态。平台应设立权限分级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安全与信息保密。

4.3 成果运用与激励机制

成果运用与激励机制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与实效性的关键环节。评估结果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年度评优评先等人事工作的参考依据,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岗位管理之间的联动机制。单位层面应将评估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与业务考核挂钩,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对评估结果优秀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通报表扬、物质奖励和发展机会,激发内在动力;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应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落实整改措施,并进行回头看检查,确保闭环管理。成果应及时通过内部简报、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公开发布,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5 结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估体系,是推动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指标设计、强化信息化手段及健全成果运用机制,显著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实效化水平。绩效评估不仅是结果检验工具,更是推动工作改进的重要抓手。国有企业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评估体系适应性与前瞻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组织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新芳 .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3, (09): 81-84.

[2] 林静 .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绩效考核的推动作用 [J].水文化 , 2023, (01): 33-35.

[3] 李晶晶 . 国企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J]. 投资与创业 , 2022, 33 (19):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