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途径研析
王燕芝
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
在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时,需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任务,将课堂作为主阵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朝着教学实际、课堂实际方向发展。对于教师来讲,需要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逐渐增强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学组织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可以增加制图、观察、分析、操作等内容,通过多种的策略引导,逐渐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通过了解地理知识得出,其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大部分地理知识点,主要介绍地理面貌和风土人情,同时还涉及一系列的灾害以及自然现象等。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力,在生活中梳理地理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实践力培养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生活进行衔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巨大变化,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知识点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重视学生实践力培养,需要根据教学需求打造合理的学习平台,适当布置调研活动和实践活动,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和反思时间,解决传统教学模式遇到的问题。实践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1]。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案
(一)通过情境创设方法,让学生具备感性思维
在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需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确保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需要重点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得知地理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始终在学生视角出发,确保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制作动画 ppt,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四季的变化作为引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植物发生的变化,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确保学生主动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活力的同时,让学生回顾生活所见,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力的目标。将知识点和生活构建联系,可以明确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认知力以及学习动力。
(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拥有理性判断
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在学生实践力培养中,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探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地图的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方位。让每个学生选择一座城市,通过不断的观察和记录,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城市的地形特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产生合理的判断,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合理的动手实践,也能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兴趣。动手操作也是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生实践力培养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2]。
(三)通过活动调查,推动学生实践力发展
在教学角度来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指的其实是综合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不光需要依靠传统课堂,还需通过实验模拟,保证课堂向外延伸,将地理知识融于日常生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开展活动调查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复杂的地理环境,主动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真实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用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判断不同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让学生自己制作天气预报简图。学生在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会思考天气变化的原理,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想出解决极端天气的措施,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活动开展时,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实现教学发展要求。在未来教学工作开展时,仍需加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相关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华强 .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探究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02):47-49.
[2]杨子兴.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 ( 科技·管理 ),2021,(19):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