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力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提升策略
杨昊天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介逐渐式微,融媒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方式亟需顺应媒介环境的变革,寻求创新与突破。尤其对于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电力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是理论与实践领域亟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1 融媒体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融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多方面的整合,形成协同高效的信息传播体系。当前,随着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融媒体呈现出平台多元化、传播即时化、受众互动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层面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各级媒体纷纷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2 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影响
融媒体的兴起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生态,有效拓展了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渠道。借助图文、视频、直播、H5 等多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走进群众视野,提高受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同时,融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提高了受众的反馈效率,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沟通的转变。特别是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融媒体传播能够迅速聚焦热点、引导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传播支持与技术保障。
3 融媒体时代电力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提升策略
3.1 优化电力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方式
3.1.1 紧贴一线策划选题
电力国有企业在融媒体时代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策划与企业一线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强化选题的现实性与针对性。企业宣传部门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运行班组、运维岗位,围绕重大工程建设、保供保电任务、应急抢修事件等主题,捕捉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真实场景。选题策划应聚焦职工普遍关心的工作、安全、成长等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在具体操作中,应结合融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进行“短平快”与“深解读”相结合的内容策划,通过短视频、图解、微话题等轻量传播形式迅速吸引受众注意,同时辅以长图文、深度专访等形式提升传播的深度与厚度。内容编辑团队需要统筹协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平台资源,建立覆盖广、响应快、传播强的选题策划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感、温度感与行动力。
3.1.2 深挖先进典型故事
电力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挖掘和讲好职工身边的先进典型故事,发挥榜样引领和精神激励作用。企业各级组织可以依托日常绩效考核、荣誉评选、安全生产记录等渠道,系统梳理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优秀职工案例。融媒体平台在传播过程中应注重人物故事的情感表达和价值呈现,通过专题片、人物专栏、直播访谈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示先进典型的思想境界、职业精神和奋斗过程。内容创作团队需要深入典型人物工作和生活场景,真实记录其成长轨迹、工作细节与情感流露,增强故事的可视性和感染力。
3.2 构建电力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传播矩阵
3.2.1 联动新老媒体平台
电力国有企业在融媒体时代应当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优势,构建融合互补、协同发力的传播格局。传统媒体拥有权威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在重大政策宣贯、主题宣传教育等方面具备重要引导功能。新兴媒体具备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易于个性化推送等特性,在提高传播效率和增强受众黏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设立融媒体中心,整合内部报刊、广播、宣传栏等传统渠道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兴平台资源,实现“一体策划、分类发布、多端传播”。各类内容应根据平台特点进行差异化包装,通过图文结合、短视频剪辑、互动话题设计等方式提升传播吸引力。同时,应建立统一内容审校与发布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准确性与一致性。
3.2.2 激活员工传播动能
电力国有企业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过程中应当注重激发职工的主动参与与自主传播意识,构建人人皆可参与、人人都有声音的传播生态。基层员工处于生产一线、服务前沿,最了解工作实际、最接近真实场景,是企业故事和价值理念的天然传播者。企业可以设立“职工通讯员”“微故事征集人”等机制,引导员工参与内容采写、图片拍摄、视频记录等传播活动,增强传播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同时,应给予员工创作平台支持与激励机制保障,如开设“职工原创专栏”、举办“最美瞬间”短视频大赛、评选“宣传积极分子”等形式,提升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各级党组织与工会应协同配合,定期组织新媒体使用培训与思想政治内容宣讲,提升职工传播能力与政治认同感。
3.3 强化数据技术支撑
3.3.1 应用数据精准推送
电力国有企业在融媒体时代应当高度重视数据赋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作用,通过用户画像构建、行为数据分析等方式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职工的岗位类别、兴趣偏好、信息接收习惯等,依据不同职工群体的特征推送契合其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部门可以依托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与融媒体平台联动,运用标签化管理技术,对用户进行多维度分类,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机制。同时,还应结合工作时间规律,合理安排信息投放的时间节点,提升信息触达率和阅读完成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在精准匹配的基础上,保持导向鲜明、内容权威,避免算法导致信息偏离主流价值。
3.3.2 搭建传播效果系统
电力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传播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内容传播全链路可视、效果可测、反馈可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缺乏对传播效果的系统跟踪与量化分析,导致教育内容难以根据实际反馈进行优化。融媒体环境下,企业可以运用数据可视化平台,对各类媒介平台的阅读量、转发量、评论数、停留时长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内容传播趋势与用户行为轨迹。同时,应建立传播效果反馈闭环机制,将数据结果纳入内容策划与创作流程中,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与内容方向,提升内容的时效性与传播力。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还应重视与宣传、纪检、人力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分析,形成组织合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影响力和引导力。
4 结语
融媒体时代为电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企业应当主动顺应媒介融合趋势,不断优化内容建设、拓展传播渠道、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多平台联动、数据驱动的传播体系,能够有效增强职工思想认同与价值共鸣,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大局,实现引导力、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巍 . 新媒体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探讨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5, (18): 91-93.
[2] 王耀辉 . 新媒体时代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宣传对策研究 [J]. 中外企业文化 , 2025, (04): 199-201.
[3] 李宜霖 . 新媒体时代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 [J]. 中国报业 , 2023, (18): 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