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生活情境创设路径探索
黄春红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362333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重视生活情境创设,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及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角色扮演活动强化情境感知,培养同理心与社交技巧。实地考察则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文学与自然理解。这些路径的综合运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显著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情境创设
新课标实施下,初中语文教学迎来新挑战与机遇。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综合素养,教师需探索创新教学法。生活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深化文本理解。本文将从多媒体、角色扮演、实地考察三方面探讨其路径,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多媒体创景,深化情境体验
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及虚拟现实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教师运用这些技术创设虚拟场景,直观展现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协作学习,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这些应用既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又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邓稼先”时,教师可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崇敬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PPT展示邓稼先生平照片及重要科研瞬间,配以庄重激昂的背景音乐,瞬间将学生带入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仰之中。紧接着,播放邓稼先生平事迹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为国家核武器事业的无私奉献。纪录片中,邓稼先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的场景,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科研精神和爱国情怀。利用电子白板,教师展示课文关键语句,通过动画模拟邓稼先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的场景,生动展现其科研工作的艰辛与执着。同时,结合在线资源,阐述邓稼先参与核武器研发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让学生准确把握其国家贡献。讲解过程中,教师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如“邓稼先如何在重重困难中保持坚定信念?”“他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邓稼先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此外,展示不同历史时期邓稼先的照片和科研笔记,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其科研生涯的变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更培养了他们透过文字理解人物精神的能力,深化了对邓稼先伟大事迹的敬仰之情。
二、角色扮演互动,强化情境感知
角色扮演是强化情境互动的佳径,让学生扮演文学角色,可深掘人物心理与动机,深化文本理解。此活动能激发积极性,培育同理心与社交技巧,同时提升表达、表演及交际能力,强化对文本的感知与领悟。
例如,在教授“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来强化学生对文本情感与情境的理解与体验。当扮演到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场景时,学生可以模仿史铁生的语气说出:“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史铁生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达出他的绝望与无助,增强情境的真实感。接着,当母亲默默忍受着儿子的坏脾气,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时,学生可以扮演母亲的角色,温柔地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母亲话语中的关爱与耐心,并通过动作模拟母亲为儿子操劳的情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扮演到史铁生与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花的场景时,学生可以说:“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史铁生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对母亲的怀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转变与升华。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妹妹的角色,展现出她对哥哥的关心与支持。在模拟对话中,妹妹可以说:“哥,妈妈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这句话将触发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怀念,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纠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其文本情境与人物心理,还能在模拟情境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与表演能力,培养同理心与社交技巧,提高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三、实地考察拓宽,丰富情境视野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带学生实地考察博物馆、历史遗址或自然保护区,亲身体验文学背景与自然景观。此举寓教于乐,增强观察力、想象力及批判思维,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多方面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壶口瀑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考察,开展“壶口瀑布探秘之旅”,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情境。当一行人抵达壶口瀑布,面对那轰鸣的水声与壮观的景象,教师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瀑布的轰鸣,仿佛置身于文中描述的“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随后,让学生睁开眼,亲眼目睹河水从宽阔的河面骤然收束,跌入窄窄的壶口,感受那“千军万马般奔腾,轰然震响如雷霆万钧”的震撼。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安排学生站在瀑布旁,观察水流冲击岩石溅起的水花,让学生尝试用文中的语言描述这一场景:“那每一滴水珠都像是英勇的战士,前赴后继地冲向岩石,溅起层层水雾,如同轻纱般笼罩在瀑布周围。”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语言的魅力。漫步于壶口瀑布周边,教师可让学生观赏夕阳下的瀑布美景,鼓励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刻的感受:“夕阳的余晖洒在瀑布上,仿佛给那奔腾的河水镀上了一层金边,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游客的情态,如“有人在拍照留念,有人在静静观赏,还有人激动地讨论着瀑布的壮观”,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亲身体验文中描述的情景,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容,还能在真实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及实地考察等多元化手段,教师可营造丰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多方面发展。后续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创新情境创设方法,适应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强学习支持。同时,呼吁更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投身此领域研究,共促初中语文教学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玥.生活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建设,2024(28).
[2]吴彦.基于日常生活情境的语文核心素养测评设计[J].语文建设,2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