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国企思政组织工作模式研究

作者

卢鹏旭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其管理理念与运行机制亟需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安全与价值引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思政组织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亟须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国企发展新趋势

1.1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生产方式、管理体系、服务模式的全面重塑,实现组织高效运转和价值创造方式重构的过程。在企业层面,数字化不仅涉及技术工具的部署应用,更关系到战略导向的调整与企业文化的重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与智能化决策支持等方面。通过打通数据链路,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升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数字化不仅是工具手段的进步,更是组织运行逻辑和价值体系的深层变革。

1.2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推动与现实需求

国家政策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技术在国企中的深入应用。与此同时,传统国企在市场环境、管理效率、服务能力等方面面临着结构性问题,转型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在政策引导与现实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国企亟需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数字化转型对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传统层级式、垂直化的组织架构在高频协同与数据驱动的管理需求下显得僵化与低效。数字化推动企业向平台化、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增强了组织的敏捷性与跨部门协作能力。同时,管理模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事后管控转向实时决策。通过智能系统与流程再造,管理者能够精准掌握业务动态,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度与过程的精细化控制,进而提高整体治理效能。

2 数字化转型赋能思政组织模式的变革路径

2.1 新型思政组织结构的构建路径

2.1.1 建立平台化思政组织体系

国企思政组织应当以数字平台为基础,构建统一、高效、可持续的思政工作体系。平台化建设不仅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还能推动思政工作的系统化与规范化。思政组织需要通过建设专属的数字平台,集中管理教育内容、活动计划、人员信息和绩效评估,形成贯通各层级的管理通道和工作闭环。平台应具备内容发布、互动交流、学习考核、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推送与动态反馈。通过平台的集成化运行,能够减少重复劳动,提升组织效率,同时增强职工对思政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国企应加强平台运营与技术支持,持续推动系统优化和数据积累,使平台成为推动思政工作数字化升级的重要载体。

2.1.2 融合“线上 + 线下”联动机制

国企思政组织需要建立起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传播格局。线上工作依托信息平台,可实现思政内容的即时传达与个性化定制,增强教育的覆盖面与互动性。线下活动则能够发挥现场交流与情感引导的优势,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思政组织应当在活动策划阶段就统筹考虑线上线下资源的互补性,将直播讲座、互动答题、数字展览等线上形式与主题党日、实践调研、座谈交流等线下活动有机结合,打造互联互促的融合矩阵。同时,应建立双向反馈机制,线上平台应及时记录参与数据与员工反馈,线下组织应总结活动经验并回传平台系统,形成闭环管理。

2.1.3 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国企思政组织需要建立起以目标导向和任务协作为核心的跨部门协同机制,打破传统思政工作“部门孤岛”现象。思政工作不仅是党群工作部门的职责,更需要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行政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思政组织应制定清晰的跨部门协同任务清单,明确各方在策划、执行、宣传、评估等环节的职责边界与工作流程。信息技术部门应保障系统平台的运行安全与功能迭代,人力资源部门应将思政工作融入员工培养与考核体系,行政部门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与支持协调。协同机制还需配套设置例会制度、共享文档平台和数据通报制度,提升沟通效率与协作透明度。

2.2 思政组织权责体系与治理机制创新

2.2.1 明晰数字化岗位与职责边界

国企思政组织应当根据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科学设定思政相关数字化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边界与工作内容。在传统思政岗位基础上,有必要增设数据运营、内容管理、平台维护、网络互动等新型岗位,确保数字思政工作的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岗位设置应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强化岗位之间的协同衔接,避免职责交叉与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应建立岗位说明书与责任清单制度,对每一类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规范,形成岗位职责透明化、边界清晰化的组织格局。

2.2.2 完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国企思政组织需要构建以结果导向与过程管理并重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发思政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估机制应覆盖平台活跃度、内容质量、员工参与率、反馈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既体现定量指标,又注重定性评价。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应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激励措施,形成正向导向与价值认同。同时,还应将绩效结果纳入干部考核、职务晋升与评优评先等制度体系,增强激励机制的权威性与约束力。

2.2.3 强化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

国企思政组织在数字化运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对思政平台中的用户数据、活动数据、评价数据等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数据使用的合法合规。同时,应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访问权限控制机制,防范数据泄露、滥用和非法传播。在伦理方面,应尊重员工隐私权与表达权,避免过度收集与不当监控行为。组织还应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整体数据风险防控能力,为数字思政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3 结语

数字化转型为国企思政组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国企应当主动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思政组织模式向平台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转变。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未来,国企还需持续探索与实践,深化数字技术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竹喧 . 数字化赋能国企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5, (16): 71-73.

[2] 邓云 , 聂梦星 . 新时代国企党建思政工作路径优化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5, (14): 83-85.

[3] 张子建 . 构建国企“大思政”工作体系的“五满”实践 [J].中国煤炭工业 , 2024, (09):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