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现代化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研究实践
付文婷
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化,个性化学习成为突破传统 “一刀切” 模式的关键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因材施教” 理念为其提供政策支撑。当前研究存在中职教育关注不足、缺乏教学数据分析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填补此空白。
一、中职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信息化工具兼容不足
本校 “旅游管理模拟教学软件” 存在多方面问题,对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其一,软件无法推送补救资源,实验班学生操作出错后需额外咨询教师,影响学习效率;其二,功能模块与实际酒店信息化系统差异大,学生实习时难以迁移应用所学技能,增加适应难度;其三,更新维护不及时,未体现智能预订、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兴系统功能,致学生操作学习与实际场景脱节;其四,兼容性欠佳,部分学生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频繁卡顿、死机,干扰教学进度。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本校现有信息化工具适配不足。
(二)分层教学实施难度大
实验班学生同时开展不同活动时,教师需兼顾 “基础组指导”“实操组问题解答”“拓展组讨论点评”,精力有限,部分基础薄弱学生获得的单独指导时长不足。导致基础薄弱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上存在更多疑惑,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在分层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分配也难以做到精准适配。对于基础组,可能需要更多基础性、重复性的练习资源,实操组需要更多实际操作的模拟场景和设备。部分拓展层学生在设计服务方案时,思路不够开阔,缺乏创新。这可能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前期知识储备以及教学资源的针对性有关。
所以需要更具挑战性的案例和前沿资料。但目前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较为笼统,无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细致划分和充分供给。
(三)数据收集不完整
当前数据收集存在明显局限,难以全面评估模式对学生 “综合职业能力” 的提升效果。其一,仅收集成绩、互动率等短期数据,缺乏 “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技能迁移能力” 等长期跟踪数据;其二,聚焦课堂表现数据,课外实践场景数据严重不足,而此类数据能反映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对评估至关重要;其三,局限于学生个体层面,忽略小组协作数据,无法了解学生团队角色与贡献;其四,欠缺创新思维、应变能力相关数据,难以适配旅游行业不确定性需求,这些短板影响了评估的全面性。
(四)行业参与度低
实验教学内容仍以教材知识点为主,未邀请酒店行业专家参与 “个性化服务方案” 评价,导致拓展组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能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如部分方案未考虑酒店人力成本限制)。
而且,缺乏行业专家的指导,学生很难了解到酒店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使得他们设计的方案创新性和前瞻性不足。同时,由于没有行业专家参与评价,评价标准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常规思路,而忽略了方案在实际运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使得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更多的是从理论层面出发,而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业需求相结合。
三、 中职个性化教学策略与建议
(一)工具优化与教师支持
在技术优化方面,优先对接软件公司升级 “错误推送”“个性化学习报告生成” 核心功能,完成测试后投入使用;若升级遇阻,则依托学习通与旅游管理模拟软件,加入 AI 智能体实现多维度数据动态采集与资源推送,借自适应算法设计分层教学策略及流程,解决数据适配与功能协同问题,同时借 AI 精准定位薄弱环节,保障学习效果评估科学及时,教师也需提升技术运用能力以推动技术融入教学。
在教学支撑上,组建 “辅助教学小组”,邀请 1 名实验班班主任加入,制定《工作手册》明确分工,协助分层教学:为基础层学生增加基础操作辅导与练习,为拓展层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此外,定期组织小组研讨交流问题与进展,提供专业培训,建立沟通机制与考核机制,动态调整工作内容,营造协作氛围,确保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二)深化研究与数据完善
推进为期 8 周的教学实验,严格按照优化后的模式开展,重点关注工具升级后 “实操错误率下降幅度” 及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比例提升情况”。补充数据收集工作:每月组织 1 次 “跨领域技能应用小测试”,并撰写《实验研究总报告》。召开项目组内部研讨会,梳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 “部分学生方案创新性不足”),调整后续研究细节。调整时需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方案创新性不足问题,可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创新案例与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还可设立创新奖励,对提出创新性方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提升学生创新积极性。此外,可组织相关学术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分享本次教学实验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单位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通过交流合作,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为深化实验、完善数据提供支撑,也为今后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参考。
(三)数据分析与成果提炼
运用 SPSS 对实验全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显著性,以此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并整理阶段性成果。
通过 SPSS 对两个班级的学习行为数据(包含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平台监测频次等)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得出核心结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内在自我管理能力;技术工具“平台监测”功能与学习主动性呈弱负相关,需重点关注其过度使用所引发的负面效应。
未来研究将从两方面推进:一是优化平台功能,基于学生反馈,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优化监测预警机制,将“持续监测”升级为“分层预警”,根据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实施干预,避免过度监测带来的负担;二是探究合作学习与创新实践机制,设置对照实验对比不同合作模式的效果,评估创新实践成果,总结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为优化个性化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支撑,同时明确教学的关键作用与改进方向。
结语
本研究聚焦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个性化教学,通过构建 “学习通 + 模拟软件” 模式、设计分层策略,在工具优化、数据收集、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进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痛点,为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住宿业人才储备提供参考。但研究仍存在行业参与深度不足、长期跟踪数据待完善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持续优化平台 “分层预警” 功能,完善多场景数据采集;深入探究合作学习与创新实践机制,不断优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助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现代化推进。
参考文献:
[1] 孙 武,童海伦 .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在线学习模式设计与实践 [J]. 新丝路,2021(4)4 (75-78)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84-88.
[2] 李文馨 , 张 帅 , 易 博 , 胡 岚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智慧教学模式探析 [J]. 学周刊 ,1673-9132(2024)22-0094-0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