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线发射台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李冬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706 台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8
1. 前言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时也给无线发射站的网络信息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了站安全播出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本质是 “技术滞后”“管理缺失”“外部威胁升级” 的结果,一方面,站网络架构、设备系统存在先天安全缺陷,且设备更新迭代缓慢;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安全漏洞被黑客轻易利用;进一步加剧了风险。若不及时整改,将威胁广播电视传播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亟需从 “技术加固、管理完善、人员培训、应急联动” 方面系统性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才能确保无线发射站的安全播出。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分析
无线发射站涉及许多保密信息和数据传输,如果管理不慎泄露,或被病毒攻击和破坏,很容易导致泄密事件或者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所以要十分重视站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问题。要提升无线发射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级,提升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技术性标准要求,针对技术人员信息安全保密意识不强和站网络信息管理出现许多安全漏洞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总结整改。
2.1. 外部威胁的加重
虽然站计算机系统安装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信息安全措施,由于站网络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在先天安全缺陷,并且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漏洞被轻易利用,进而外部威胁加重。导致计算机还是经常出现被病毒攻击和系统瘫痪等问题,给站信息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更有甚者,黑客侵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盗取信息、破坏系统文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损。直接威胁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2. 恶意信号干扰与网络渗透
传统干扰多通过 “无线信号压制”,而当前攻击者可能通过 “网络渗透” 辅助干扰,例如,先入侵站内网,获取发射机参数和信号调度计划,再通过恶意设备精准干扰特定频段,同时篡改内网监控数据,掩盖干扰行为,导致运维人员无法及时发现。
2.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
站计算机设备数据无加密,服务器或运维终端存储的信号日志、发射参数多以 “明文” 形式保存,若设备被物理接触(如运维终端被盗),攻击者可直接读取敏感数据。
站重要数据无备份,部分站未建立 “异地备份” 或 “加密备份”机制,仅依赖本地硬盘备份,一旦遭遇勒索病毒攻击(如文件被加密),将导致历史数据丢失,无法追溯设备故障原因。
2.4. 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技术漏洞可通过设备升级弥补,但 “管理漏洞” 和 “人员意识不足” 往往是安全事件的直接诱因,也是当前站信息安全最突出的短板。所以导致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比较单薄,随意在网络上、微信中传播或者转发信息和视频,危害国家安全,对国家、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发生舆情事件,导致严重后果。
3. 加强站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的具体措施
加强站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需要从加强技术手段和完善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入手。在技术上,采用先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安全设备,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上从加强内部人员、设备管理和升级硬件设备防护级别入手,要制定严谨的保密管理制度,严防死守。
(1)建立站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主机安全体系,主要保护主机上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安全。加强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账户与口令管理。帐户要根据等级和权限进行分配,提高账号安全级别,杜绝使用初始口令。
(2)为满足站计算机应用系统不断地升级,应该实时安装系统软件打补丁应用程序系。
(3)对于站计算机信息系统采用的应用系统软件,应该采取最小授权原则或者采用第三方监控、审计和身份认证工具。
(4)站计算机系统要建立防火墙,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外部网络对站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只允许合法的流量通过;对内部网络的访问进行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流量 。
(5)站计算机系统建立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检测和防范各种入侵行为。IDS 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中的特征和模式,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IPS 则在发现入侵行为时,自动采取措施进行防御,如阻断连接、过滤恶意流量等 。
(6)站计算机系统要采用加密技术对站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 SSL/TLS 等加密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在数据存储方面,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解密和访问数据 。
(7)站计算机系统在管理措施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将网络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人员,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
(8)加强对站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护知识、应急处理方法等,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站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能 。
(9)制定无线发射站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应包括网络攻击的应急响应流程、数据恢复措施、人员调配方案等,确保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降低损失,确保站网络信息安全。
(10)要加强对无线发射站物理环境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对无线电视发射站的光纤和高压配电等远距离传输设施进行远程监控,以避免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4. 结语
通过建立和制定适合无线发射站网络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加强了无线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管理措施,加强了站职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提升了站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使无线发射站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得以安全防护,进而确保了无线发射站的安全播出。
作者简介:李冬(1976 年5 月—),男,汉族,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