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作者

徐康 何增军 雷翠云

桂阳县甘甜中学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并以郴州板梁古村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明确了研究的主要目标,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将板梁古村丰富的非遗资源有效融入研学旅行活动,进而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界定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如何精准选取与研学主题高度契合的非遗资源,如何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兴趣点的课程框架,以及如何实施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课程方案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我们期望能够为非遗资源与研学旅行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进而推动相关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框架

将明确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等。这些方法的选择旨在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从而为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文献综述方面,我们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非遗资源研学旅行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明确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实地调研则将针对郴州板梁古村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案例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案例分析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我们将以郴州板梁古村为例,详细剖析其非遗资源的特色、价值及其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潜力。

二、郴州板梁古村非遗资源概述

(一)郴州板梁古村简介

郴州板梁古村,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山水环绕之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为非遗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板梁古村不仅历史悠久,更以丰富的非遗资源闻名于世。这些非遗资源涵盖了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节庆活动等多个领域,每一项都承载着古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在板梁古村,我们可以发现诸如传统木雕、剪纸、竹编等手工艺技艺的深厚底蕴。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成为了古村的标志性符号。

(二)板梁古村非遗资源特色分析

在对郴州板梁古村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时,深入分析板梁古村的非遗资源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板梁古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其非遗资源不仅类型丰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遗资源既包括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雕刻等,也包含独特的节庆活动、民间歌舞以及口头传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板梁古村独特的文化景观,体现了村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进一步探究这些非遗资源与村落文化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非遗资源不仅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基于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

(一)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

在进行基于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我们需遵循几个核心原则,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影响力。首先是教育性原则,这是研学旅行的根本出发点。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教育目标,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非遗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实践性原则同样重要,它强调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课程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手工艺制作、传统表演等,让学生亲手触摸非遗,感受其独特魅力。

(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是确保课程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在资源整合策略方面,应充分利用郴州板梁古村丰富的本土非遗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整理与分类,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这不仅包括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技艺流程等静态信息,更需关注其传承现状、社会价值等动态内容。活动设计策略则需紧密结合学生年龄、兴趣及认知水平,设计富有互动性、探究性的研学活动。如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其学习热情。

四、郴州板梁古村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在郴州板梁古村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设计中,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我们需明确课程的目标,这既包括了知识层面的目标,也涵盖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知识层面,课程应致力于使学生了解板梁古村的历史文化、非遗资源及其传承现状;在能力层面,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则应引导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激发其传承与保护非遗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活动与实施步骤

在基于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教学活动与实施步骤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一环节直接关乎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学习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密结合研学旅行的主题,即郴州板梁古村的非遗资源,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实施步骤方面,需细致规划,从课前的资料收集与准备,到课中的实地探访与亲身体验,再到课后的总结反思与成果展示,每一步都应精心设计,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与有效性。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基于本土非遗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郴州板梁古村为具体案例,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首先,在理论层面,我们验证了非遗资源与研学旅行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实地调研与课程实施,发现这种课程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次,在实践层面,我们以板梁古村为例,设计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该方案充分结合了古村的非遗资源特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互动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展望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作为连接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其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深入探究。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度,强调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同时,随着本土非遗资源的不断挖掘与传承,研学旅行课程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研学体验,让学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深入感受本土非遗资源的独特魅力。加强跨学科合作也是未来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要方向。通过整合教育学、文化学、旅游学等多学科资源,共同研发更具创新性与实践性的研学旅行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通武. 研学旅行:非遗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发为例 [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03):95-100.

[2] 于建勇 . 耦合推进破迷局当研学旅行遇见非遗传承 [J]. 环球人文 地理 ,2024,(02):142- 144.

[3] 陈红玲 , 李雯佳 , 丁芹 . 情境感知视角下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3,12(32):28- 31.DOI:10.16070/j.cnki.cn45- 1388/g4s.2023.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