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感润心,习惯养成 浅析小学班级德育渗透的路径

作者

刘玉杰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辽宁省营口市 1151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班级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有效的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许多教学开展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深入探讨小学班级德育渗透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融入日常教学内容,增强德育教学渗透

将德育教学融入日常教学是小学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譬如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与思想的载体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德育素材,能较好地满足德育素养融入的需要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德育。

比如教师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类似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语文教师将德育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教师除却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与结构外,更要通过讲述雷锋的生平事迹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让其深刻感悟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作文教学同样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命题作文或者话题作文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可以以“诚信”“感恩”等为主题布置作文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美好品德的理解与感悟。在作文批改与讲评过程中教师除却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外,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文字表达中深化道德认知,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培育高尚品德的沃土。

二、开展主题班会引导,提升德育素养品质

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有效提升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样的主题班会能够拉进与学生的联系,也能将德育教学落实到生活中2]。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开展此类班会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善意与温暖。教师可先播放父母照顾孩子成长的温馨短视频或是展示教师日常备课、批改作业的工作场景,营造出触动心灵的氛围。随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人故事。有的学生讲述生病时父母彻夜照顾的辛劳,有的学生回忆老师耐心辅导功课的场景,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起同学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的经历。在分享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让感恩的情感在班级中流动。

三、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构建统一德育理念

学校和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且有效的沟通是形成家校德育合力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关注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相关家庭氛围,结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制定德育教学策略,推动德育教学的开展。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促进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全面反馈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校园活动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道德认知、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进展。同时认真倾听家长对学生在家情况的描述,双方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制定更加适宜学生的教学策略。微信群等线上平台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家校沟通更加便捷高效。教师可及时分享学生在校的积极表现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让家庭氛围更加和睦。也可以定期推送德育知识和教育案例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让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只有家校沟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才能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成长保驾护航。

结束语:小学班级德育渗透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实。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开展德育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德育渗透方法,将德育融入班级教育教学中,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形成德育合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沙妮 . 德育新探: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路径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5,(05):67- 69.

[2] 陈德美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实践探索 [J]. 华夏教师 ,2025,(07):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