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汉滨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策略研究

作者

王贵涛 王胜新

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引言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汉滨区作为陕西省安康市的重要农业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于促进汉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滨区耕地质量现状

汉滨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川等。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近年来,汉滨区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强耕地生态保护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汉滨区耕地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耕地质量参差不齐

汉滨区耕地质量因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而异,不同地区耕地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土壤肥沃,适宜高产作物种植;而部分地区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且易受病虫害侵袭。

(二)耕地退化现象严重

由于长期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水土流失等原因,汉滨区部分耕地出现退化现象。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结构变差,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耕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汉滨区耕地面临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残留等多方面的污染威胁。耕地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汉滨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临的问题

汉滨区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耕地保护意识薄弱

部分农民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认识不足,缺乏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滥用农药等问题,加剧了耕地退化和污染。

(二)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

汉滨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监测覆盖面有限,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全面。这导致对耕地质量变化的掌握不够及时准确,难以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提升措施。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缓慢

虽然汉滨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建设进度缓慢,难以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同时,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存在维护管理不善、设施老化等问题,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四)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难度大

科学施肥技术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汉滨区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农民对科学施肥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限;另一方面,科学施肥技术需要配套的设备和服务支持,而汉滨区在这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

四、汉滨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策略

(一)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是掌握耕地质量变化、制定保护和提升措施的基础。汉滨区应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

保护和提升措施提供依据。

(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汉滨区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耕地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同时,加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发挥效益。

(三)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汉滨区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合理的耕地轮作休耕计划。通过轮作和休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加强对轮作休耕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技术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汉滨区应加强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施肥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同时,加强对科学施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开发出适合汉滨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科学施肥技术和产品。在推广过程中注重配套设备和服务支持的建设和完善,确保科学施肥技术的有效实施。

(五)加强耕地生态保护

耕地生态保护是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汉滨区应加强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对耕地的污染程度。同时,加强对耕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耕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六)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滨区应加强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同时,加强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的监管和考核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五、结论与展望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汉滨区作为陕西省安康市的重要农业区,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强耕地生态保护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汉滨区耕地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汉滨区应继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汉滨区还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等方式,提高整个区域的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水平。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汉滨区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智能化监测、精准施肥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冰莹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问题、对策及工作重点 [J]. 中南农业科技 , 2023, 44 (03): 151- 154.

[2] 王联香 . 汉滨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探讨 [J]. 陕西水利 ,2010, (06): 141- 142.

作者简介:王贵涛,1989.12.28,安康市汉滨区,大学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 农业技术推广

王胜新,1993.07.23,安康市汉滨区,大学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 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