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金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孙罡

建信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党总支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委印发了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作者指出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切实推动金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文中结合金融保险实际,提出了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按照《论述摘编》精神,毫不松懈防风险、务实有为促发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金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实际成效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一、强化理论武装,全面理解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聚焦首要任务落实“第一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按照上级党委认真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统筹做好党委会、理论学习等会议议题安排,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常态化学习机制。

二是要带头学思践悟夯实思想基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走在前、作表率。进一步完善“四学”联动机制,既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领会其精髓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是要抓好宣传推广营造浓厚氛围。发挥官网官微主平台作用,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种渠道,务实展现公司各级党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的鲜活做法和亮点成效,促进互学互鉴。践行“四下基层”方法,打好宣传“组合拳”,生动讲述金融故事,持续传播金融声音,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四是要深刻理解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意义。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金融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政治能力,深刻把握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

保险公司作为金融的重要一环,必须把牢政治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在公司落地生根。要切实增强政治把关能力。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做好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突出政治标准,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金融问题,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

一是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人无信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践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没有诚信寸步难行,必须坚持契约精神,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不夸大利益,不承诺不确定收益,保证客户合理正当权益。

二是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保险行业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增强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保险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让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

三是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稳健审慎”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兼顾短期长期、稳增长防风险和内外均衡,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司稳定。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公司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既看当下,又看长远,不贪图短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坚持稳健审慎经营。

四是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守正,就是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创新,就是要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伪创新、乱创新。

五是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强调法律对国家秩序的重要性。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带头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全力支持配合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工作,自觉主动接受巡视监督,扎实做好服务保障。严格遵纪守法,自觉依法行政、依法经营。

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探索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途径

保险公司要全面对标对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党委工作要求,深刻把握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职能定位,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积极探索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对金融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和建设金融强国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强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金融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放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中认识和把握,牢牢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要切实担负起加强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是要狠抓贯彻落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以“五要五不”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金融系统必须坚持贯穿融入结合、落细落小落实,将“五要五不”要求体现在金融监管、行业规范、管理理念、行为准则、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让“五要五不”真正成为金融系统的工作导向、行动标尺,成为金融从业人员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循。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自觉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涵养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精通金融业务,把握金融工作规律,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三是要树立鲜明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塑造金融行业良好精神面貌。坚持以文化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铸魂育人的作用。立足新时代金融实践,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宣传研究阐释,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基础上,学有标杆、追有榜样。要推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明确行为准则,强化追责问责,匡正行业风气,振奋公司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公司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能力”建设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切实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四、坚持回归保险本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保险服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公司作为银行系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战略策应,功能互补的作用,紧跟上级党委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回归保险本源,推动各项保险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强化优质金融服务,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五篇大文章”优化完善金融服务,持续深化新金融行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保险需求。一要全面推进科技金融。围绕科技企业资本与人身风险保障需求,全面推进科技金融。锚定“专精特新”科技小企业,助力企业员工人身风险管理,提升企业引才、留才能力。二要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全方位打造绿色金融体系,不断丰富新金融实践绿色保险内涵。持续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探索提升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绿色管理元素。三要持续推进普惠金融。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医疗保障和基础金融服务等重点场景,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新市民的多端口精准触达。着力推动健康乡村行动与公司主业经营融合发展,为广大乡村客户提供产品丰富、投保流程便捷的保险服务。四要大力推进养老金融。用好地方政府养老服务政策,探索地方特色养老金融项目,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提高养老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养老保险产品与增值服务。五要深化推进数字金融。持续加强与集团在保险权益合作、融合场景建设、流量直营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做好“数字金融”业务模式探索。

二是要加强全面主动管控,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牢风险底线。一要充分发挥协同联动优势,提升风险化解处置能力水平。二要深化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时纠偏,实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三要握好政策要求,稳妥推进重点业务领域风险化解。

三是要扎实开展“强基工程”,全面提升保险服务能力。一要凝心聚力带队伍。树牢“干和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鲜明导向,落实干部综合考评制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鼓励干部在吃劲岗位历练成长,坚持“团队作战”和“重点攻坚”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锻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二要真抓实干树新风。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披甲枕戈的备战姿态,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不断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三要从严从实抓纪律。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不逾底线、不触红线。坚持严在平时、管在日常,让纪律规矩真正立起来、严起来。四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清廉金融文化,增强干部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把遵规守纪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鲜明地提出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为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指明了方向,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战线的重要一员,在锻造和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方面责无旁贷,重担在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