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外贸行业人才需求与英语函电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李敬 谷彦瑞 刘艳君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与文化旅游学院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外贸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外贸企业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高校培养的外贸专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往往表现出实践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尤其是英语函电写作能力与实际业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学用断层"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制约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 12 家外贸企业的深入调研,系统分析了行业对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并针对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深化高校外贸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外贸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特征

(一)受访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外贸企业大多具有较长的经营历史和稳定的业务基础。其中,成立10-15 年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 41.67% ,成立 15 年以上的企业占 33.33%9. 。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

从企业规模来看, 50% 的受访企业员工人数集中在 50-100 人区间。这一规模的企业通常处于业务拓展和团队建设的关键阶段,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同时,这类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快速融入企业环境。

在市场覆盖范围方面,受访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欧洲市场占比最高,达到 75% ,亚洲、非洲和拉美市场各占 66.67% 。这种全球化布局意味着外贸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对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岗位需求与核心能力要求

调查发现,新入职大学生在外贸企业中的岗位分布高度集中,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新员工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员岗位。这一岗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

在核心技能方面,外语应用能力和办公软件运用能力被企业视为最重要的两项技能,选择比例分别达到 91.67% 和 83.33% 。这反映出在外贸工作中,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办公软件在日常工作中的普及性和实用性。此外,客户开发技巧和贸易流程熟悉度也有较高比例的企业选择,说明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同样受到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素养方面,责任心和抗压能力以 83.33% 的选择比例高居榜首。外贸工作的快节奏和高压环境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态度。学习与适应能力 (75%) )、团队协作意识( 67% )等素养也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反映出外贸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

您认为新入职大学生最需加强的专业技能是?

三、英语函电能力的重要性与培养现状

(一)英语函电在外贸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访企业都认为英语函电写作能力在外贸工作中是重要且必备的。其中, 67% 的企业认为"非常重要", 33% 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这种高度一致的认可度充分说明了英语函电在外贸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从函电类型的使用频率来看,合同与订单确认函电的使用最为频繁,超过 90% 的受访企业将其列为常用函电类型。询盘与报盘函电的使用频率也达到 80%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英语函电贯穿于外贸业务的全流程,是开展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工具。

您在日常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外贸英语函电类型是?

(二)当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英语函电能力如此重要,但调查发现新入职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75%的受访企业指出,新员工最大的问题是专业术语不熟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教学中专业词汇训练的不足,学生缺乏在特定业务场景中准确运用专业术语的能力。

此外,58%的企业提到新员工存在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以及函电格式与结构不清晰的问题。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沟通意识和函电写作规范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还有 50%的企业指出新员工的语法与表述错误较多,说明基础语言能力仍需加强。


图 3

从课程建设角度看,企业反馈当前英语函电教学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专业性与实用性失衡,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场景脱节;二是创新性不足,过度依赖固定模板;三是教学模板冗长低效;四是

语言技能覆盖不全面,忽视口语表达等能力培养。

您认为新入职学生撰写的外贸英语函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四、英语函电课程优化建议

(一)课程内容改革

针对专业性与实用性失衡的问题,建议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将专业术语教学融入具体业务场景。可以按照外贸业务流程设计教学模块,如建立"询盘-报盘-还盘-订单确认-物流安排-付款结算-纠纷处理"的全流程教学体系。每个模块都应包含专业术语解析、典型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术语与实际业务的关联。

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和适应性,建议减少对固定模板的依赖,增加开放式任务设计。例如,可以设计多情境函电撰写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不同国家客户、不同产品类型、不同谈判阶段撰写差异化的函电内容。同时,引入数字化工具辅助教学,如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比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法创新

建议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初级阶段侧重语法规范和基础模板应用,确保学生掌握函电写作的基本要求;中级阶段强化专业术语和跨文化沟通技巧训练;高级阶段则注重复杂业务场景下的创意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实战工作坊"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外贸谈判全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卖双方、物流公司、银行等不同角色,通过函电往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沉浸式体验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校企协同机制建设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是保持课程时效性的关键。建议高校与外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收集行业最新案例和术语更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提供真实业务场景和典型案例。

完善反馈评估体系同样重要。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企业评价维度,对学生的函电写作成果进行实用性评估。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收集职场反馈信息,用于持续优化课程设计。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外贸企业的深入调查,揭示了行业对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特别是英语函电写作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专业术语掌握不足、跨文化沟通能力欠缺和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系统的改革建议,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实际业务,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创新,并建立长效的校企协同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缩小"学用断层",培养出既懂专业又善沟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深入探讨不同规模、不同领域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为高校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指导。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外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俞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6(01):83-88.

[2] 刘倩, 蒋晶晶, 林梅.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 成才之路,2025,(01):1-4.

[3] 王璐, 黄珂. “ 五外联动” 高质量发展环境下外语外贸人才需求及培养探究[J]. 学园,2024,17(36):84-86.

[4]高启荣.智慧教学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诊改实践探索——以外贸函电课程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62-66.

[5]刘念.校企深度合作视域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2):137-141.

论文题目《外贸行业人才需求与英语函电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一 李敬

,女,1991.10,汉族,四川仁寿,讲师,专任教师,商务英语

作者二 谷彦瑞

,女,1979.09,汉族,河南漯河,讲师,专任教师,商务英语

作者三 刘艳君

,女,1986.10,汉族,四川武胜,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