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融合策略探析

作者

谢小菲

肇庆市端城小学

前言: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跨学科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德育功能日益凸显。体育课堂蕴含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坚韧品格、规则意识等丰富德育资源,为品格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然而,目前德育融合存在目标设定不清与教师能力欠缺等问题,影响育人效果实现。跨学科理念强调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综合运用与能力全面培养。探析该理念指导下的融合策略,对完善德育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跨学科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德育融合的内涵特征

跨学科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德育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把体育技能训练和品格塑造进行深度交织,这种融合着重强调体育活动里蕴含的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以及规则遵守等德育元素和学科知识自然渗透,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其特征体现为目标具有多元化,既追求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又注重培育学生品格修养,内容呈现出综合性,体育技能学习融入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坚韧不拔等品格要素,方法展现出灵活性,通过游戏化教学与情境创设以及角色体验等方式达成德育目标。该模式摒弃生硬说教方式,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自然感受、体验以及内化道德品质,形成体验式德育的鲜明特色,为小学阶段品格教育开辟全新路径。

2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融合的关键问题分析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融合实践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目标设定不清晰和教师能力不足两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跨学科理念有效落实,制约德育融合质量整体提升。

2.1 德育融合目标设定模糊缺乏明确导向

小学体育教学里德育融合目标设定普遍存在模糊化情况,缺乏清晰明确的实施导向,很多学校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时候,通常只关注运动技能掌握与身体素质提升等显性目标,却对德育融合目标缺乏系统性思考。具体呈现为德育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大多采用“培养良好品格”“增强集体意识”等宽泛概念,缺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项目的具体化设计,德育融合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有机结合,二者往往各自独立存在,未能形成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1]。这种目标设定的模糊性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所适从,难以准确把握德育融合的重点内容,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德育融合目标难以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加剧了目标设定的随意性。

2.2 小学体育教师德育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小学体育教师在德育融合方面专业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融合深入发展重要因素,当前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德育理论知识欠缺问题,对跨学科理念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将德育要素有机融入体育教学专业技能。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技术动作规范性传授,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内容缺乏有效方法,教师在德育融合实践中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融合活动[2]。部分教师对德育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主要任务是锻炼身体,德育融合属于“额外负担”,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足,缺乏系统的德育融合培训,限制了其专业

能力提升。

3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融合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德育融合存在的关键问题,需从目标导向与教师素养两维度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跨学科理念强调学科间有机融合,实施策略设计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学与德育内在联系,以科学目标设定和专业师资保障,推动德育融合深入实践。

3.1 明确德育融合目标构建清晰实施导向

构建清晰的德育融合目标体系是推动跨学科理念下体育教学德育融合首要任务,学校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分层次分年级的德育融合目标框架,把抽象品格培养目标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指标。低年级重点培养基本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中年级着重发展公平竞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高年级注重培育坚韧品格与领导力等综合素养。建立德育融合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如在球类运动中融入团队合作目标,在田径项目里强化坚持不懈品格培养,完善德育融合效果的评价机制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方式,通过观察记录与同伴互评以及自我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品格发展状况

3.2 提升体育教师德育融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达成德育融合的关键保障所在,加强教师跨学科理念培训能助力教师深入理解德育融合的内涵要求,掌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技巧。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以及实践研修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并建立体育教师和德育专家、心理健康教师的协作机制,形成跨学科教研团队共同研发德育融合教学方案[3]。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并定期组织德育融合教学观摩活动,让优秀教师分享成功经验,促进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建立激励机制将德育融合效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参与德育融合的主动性,以推动跨学科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实践。

4 结语

跨学科理念为体育教学德育融合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目标模糊与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提出明确目标、提升素养等针对性策略,为融合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德育融合需要管理部门与学校以及教师形成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融合实践的深入推进,必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未来应关注效果评估、实施差异、发展需求等问题,为体育教学德育融合提供精准指导,推动小学德育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炎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5,(16):118-120.

[2] 杨金虹.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设计[J].教育,2025,(15):75-77.

[3] 魏凌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5,(14):71-73.